[发明专利]薄片零件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9574.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3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218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液压缸 第一液压缸 检测 薄片零件 第二检测 横杆 油管 工作台表面 计量设备 简化检测 一端连接 工作端 静连接 刻度尺 工作台 竖直 对准 覆盖 申请 | ||
本专利申请属于以采用机械方法为特征的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薄片零件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有凹槽,凹槽内竖直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工作端连接有第一检测块,工作台表面静连接有第二检测块,第二检测块覆盖在第一检测块上方,且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相互接触形成用于检测薄片零件的检测部;第一液压缸底部设有油管,油管远离第一液压缸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顶端设有横杆,第二液压缸的一侧设有刻度尺,第二液压缸处于初始状态时,横杆对准刻度“0”,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检测步骤,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以采用机械方法为特征的计量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薄片零件,如垫片,由于薄片零件通常是用于封闭空间,或者降低相互作用的工件之间摩擦力,需要插入两个零件之间进行作业,两个零件之间的工作空间是非常狭小的,因此为了保证薄片零件能够适应狭小的作用空间,薄片类零件通常都会对厚度有非常严格的需求,如果制作而成的薄片类零件过厚,那么就需要进行再加工,使之满足需求。
目前的薄片类零件一般都是批量生产加工,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厚度的检测,然而现在检测机构都比较复杂,对于人工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检测结果无法直观的得出,导致检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零件检测机构,可以简化检测步骤,提高检测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薄片零件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开有凹槽,凹槽内竖直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工作端连接有第一检测块,工作台表面静连接有位于第一检测部上方的第二检测块,且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之间相互接触形成用于检测薄片零件的检测部;第一液压缸底部设有油管,油管远离第一液压缸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顶端设有横杆,第二液压缸的一侧设有刻度尺,第二液压缸处于初始状态时,横杆对准刻度“0”。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使用时,首先取出待检测的薄片零件,将薄片零件插入检测部,由于检测部为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接触时形成的无缝贴合部,因此将薄片零件从检测部的边缘插入,由于薄片零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且第二检测部静连接在工作台上,第一检测块连接在第一液压缸上,因此当薄片零件插入检测部的时候,薄片零件势必挤压第一检测块,驱使第一检测块沿远离第二检测块的方向移动,同时将会挤压第一液压缸,由于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通过油管相连,且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油管之间形成真空环境,因此随着第一检测块的移动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将会被挤入油管。
由于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液压缸,因此油管中的液压油将会被挤入第二液压缸,使第二液压缸的工作端开始移动,同时第二液压缸处于初始状态时,横杆对准刻度“0”,因此液压油挤入第二液压缸后,将会推动横杆移动,根据横杆最后指向刻度尺上的读数,判断该薄片零件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薄片零件逐渐插入检测部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横杆是否出现往复运动,如果出现往复运动,则可以推出该薄片零件的厚度不合格。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利用油管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连通,通过将薄片零件插入检测部观察横杆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以及横杆的运动状态,检测薄片零件是否满足厚度要求,以此提高检测效率。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油管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第一油管与第一液压缸相连,第二油管与第二液压缸相连,且第一油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油管的直径。
由于薄片零件的厚度较小,当检测部被插入薄片零件后,第一检测块的位移较小,因此挤压而出的液压油的也较少,利用第一油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油管的直径,那么可以放大第二液压缸的运动状态,可以更加明显的观察横杆的运动,更加有利于检测的进行。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油管的直径为第二油管的直径的三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9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制炭窑烟净化炉
- 下一篇:一种集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于一体的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