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9756.9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循迹;常泽亮;周理志;张娟涛;宋文文;王福善;毛学强;袁静;尹成先;孟波;李先明;王远;熊新民;毛仲强;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14 | 分类号: | C23F11/14;C09K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系统 油水 界面 用缓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蚀剂包括主剂和辅剂,主剂的结构式为本发明提供的缓蚀剂,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H2S/CO2腐蚀所造成的石油输送管线中水相区域的腐蚀问题,而且能够解决油水界面的腐蚀问题,可应用于地面集输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合理,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实际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金属材料的防护,具体涉及一种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原油输送中含硫量大幅度增加,硫化氢和二氧化碳腐蚀所造成的石油管线表面出现坑洼、沟槽、分层甚至穿孔等失效问题已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油田开采的中后期,随着含水率的不断升高,因H2S/CO2造成输油管线的腐蚀持续加剧。
在地面集输系统中加注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or),是目前有效解决输油管线腐蚀的主要途径之一。缓蚀剂是由主剂和辅剂(亦称为复配物)复配而成,其中主剂是缓蚀剂的主要缓蚀成分,一般是链状有机胺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盐、季铵盐类、松香衍生物、磺酸盐、亚胺乙酸衍生物及炔醇类等。为了解决输油管线因腐蚀造成的穿孔等失效问题,尤其是针对H2S/CO2腐蚀,大量的缓蚀剂组分方案被提出,比如专利申请CN200910065569.5中公开了一种抗H2S/CO2腐蚀的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蚀剂是以硫脲、二乙烯三胺和脂肪酸的反应产物作为主剂。但是这种缓蚀剂的合成条件较为严苛,如果合成原料中未反应完的硫脲过多时,反而会加速腐蚀效率,不能有效解决管线腐蚀的问题;专利申请CN201110425823.5中也公开了一种抑制H2S对地面集输管线腐蚀的缓蚀剂,具体是以N-苄基-N′-苯基哌嗪为主剂,以有机胺作为辅剂,对H2S腐蚀具有很高的防腐效果。
上述的缓蚀剂虽然对H2S/CO2腐蚀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但是主要针对输油管线内壁与水相接触的区域产生的腐蚀,对于油水界面处便不具备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目前国内外还未有专门针对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蚀剂以桐油咪唑啉曼尼希碱作为主剂,并与辅剂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因H2S/CO2腐蚀所造成的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的腐蚀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面集输系统油水界面用缓蚀剂,包括主剂和辅剂,主剂的结构式为:
本发明中的“油水界面”,指的是地面集输系统、油相和水相的共同接触处。以石油输送管线为例,请参考图1,第一介质1(油或水)、第二介质2(水或油)与石油输送管线的共同接触处,即A处和B处,就是石油输送管线油水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9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