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0939.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2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志;姜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朗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9 | 分类号: | H02H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电路 智能衣柜 继电器 电机 二极管桥式整流器 电子元器件 竞争能力 衣柜空间 三极管 衣柜 生产成本 占用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所述过压调控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以及继电器K等电子元器件组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很好的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使得电机在设置时可以更好的贴近衣柜顶部,节省了大量的衣柜空间,同时还能很好的降低产品的重量,以提高电机的驱动效果,同时还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过压调控电路,具体是指一种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家庭生活的舒适、安全与便利。截至2010年,中国的富裕家庭(富裕家庭是指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人名币的城市家庭)数量为360万户,且未来五年到七年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940万户。同时,更多的80、90后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其对于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科技、时尚以及智能的生活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智能家居也将替代现今的家居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需品。
申请号为201410792340.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智能衣柜及其使用方法,降低了衣物整理与查找的难度,能够更高效的管理衣物,提高生活的智能性,集科技、时尚与智能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被消费者认同。
但是,产品在实际生产时,由于过压保护器的体积与重量较大、成本较高,设置在电动机上不仅会导致电机设置高度的降低,还会大大加重电机的重量影响电机实际的驱动效果,还会导致产品的生产与使用成本上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很好的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使得电机在设置时可以更好的贴近衣柜顶部,节省了大量的衣柜空间,同时还能很好的降低产品的重量,以提高电机的驱动效果,同时还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智能衣柜用过压调控电路,所述过压调控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N极经滑动变阻器RP1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以及正极经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其中,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组成该过压调控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容C5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过压调控电路的电源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三极管VT1和三极管VT2均为NPN型三极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朗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朗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0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