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滚压封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1277.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5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隆彬;邹卫东;梁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6 | 分类号: | B21D19/06;F16F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静密封 橡胶 封口 滚压 滚压折边 金属 口部 折边 挤出 封口结构 封口折边 径向密封 油封端面 轴向密封 导向座 约束轴 折边口 撑开 紧压 撕裂 压紧 油封 折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滚压封口方法,采用轴向密封减振器滚压折边变厚工艺和径向密封减振器滚压折边变厚工艺。本方法使减振器封口折边变厚,使折边口部弯曲来约束轴向静密封橡胶的挤出,折边金属的口部紧压在油封端面边缘的静密封橡胶上,静密封橡胶不会被挤出撕裂;折边金属压紧在油封钢背上,使径向静密封橡胶在导向座锥面上撑开。折弯金属的变厚以及其口部的弯曲提高了减振器封口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滚压封口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中所示双筒液压减振器折边封口结构,利用贮液筒口部的折弯,将减振器扣合成一个密闭的整体。由于油封静密封的方式不同,分为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因此,对于封口的要求也不同。
1、轴向密封的折边封口要求:A、折边封口后,折边金属必须将导向座压紧,使得工作缸轴向残存一定的轴向压应力;B、折边金属的口部紧压在油封端面边缘的静密封橡胶上,且不得将胶料从油封上撕裂开;C、折边封口后,折边金属不得严重变薄。
2、径向密封的折边封口要求:A、折边封口后,折边金属压紧在油封钢背上,使油封静密封橡胶在导向座锥面上撑开,同时,使得工作缸轴向残存一定的轴向压应力;B、折边封口后,折边金属边沿不得严重变薄。
滚压折边工艺已经作为一种常见的封口工艺应用于减振器生产中。然而,传统的滚压折边封口方式,通常存在滚折边部位材料减薄、轴向静密封橡胶挤出等缺陷,导致减振器密封早期损坏漏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口折边变厚,使折边口部弯曲来约束轴向静密封橡胶的挤出,折边金属的口部紧压在油封端面边缘的静密封橡胶上,静密封橡胶不会被挤出撕裂;折边金属压紧在油封钢背上,使径向静密封橡胶在导向座锥面上撑开,折弯金属变厚及其口部的弯曲提高减振器封口结构强度的减振器滚压封口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振器滚压封口方法,轴向密封减振器滚压折边变厚工艺,首先将需滚压折边封口的减振器定位在滚压封口机定位座上,口部靠在侧边定位装置上,开动封口机,侧边定位装置将工件夹紧,接着滚压封口机带动减振器随自身轴线旋转;倾斜的封口滚压轮水平向封口部位推进,滚压轮上设有锥面和与锥面相切的圆弧面;滚压轮锥面将减振器翻边金属滚压折弯,同时,减振器被设备液压缸以一定的压力垂直向上送进,折弯金属根部向下推进,直到将导向座角部紧贴压紧;滚压轮逐渐翻转至水平,滚压轮上的成形面径回缩,折弯的金属被回缩滚压轮的圆弧面径向挤压而发生弯曲,减振器被设备液压缸继续以一定的压力垂直向上送进,翻转后的滚压轮的锥面和与锥面相切的圆弧面同油封端面围成一个容纳折弯金属的空腔,约束的折弯金属在滚压轮形成的空腔内变厚,卷弯的口部与油封端面形成小间隙,约束静密封橡胶的径向挤出,到预定时间和压力,滚压运动结束,侧边定位装置松开,送进油缸退回,滚压轮退回,取下封口后的减振器,整个封口过程结束。
作为优化,径向密封减振器滚压折边变厚工艺,倾斜的封口滚压轮,将减振器折边口部金属滚压折弯,直至将减振器油封角部压紧贴在导向座上;预定时间后,滚压轮逐渐翻转至水平,折弯的金属被回缩滚压轮的圆弧面径向挤压而发生弯曲;减振器被设备液压缸继续以一定的压力垂直向上送进,翻转后的滚压轮的锥面和与锥面相切的圆弧面同油封钢板端面围成一个容纳折弯金属的空腔,滚压轮的圆柱面与油封钢板端面形成约束折弯金属的径向挤出的小间隙,被约束的折弯金属只在滚压轮的锥面和圆弧面与油封钢板端面形成的空间内被滚压成型变厚,直至将油封钢背压住,到预定时间和压力后,滚压运动结束,侧边定位装置松开,送进油缸退回,滚压轮退回,取下封口后的减振器,整个封口过程结束。
作为优化,所述滚压翻边工艺中滚压轮倾斜设置的角度为45°;侧边定位装置为定心卡具,定心卡具上设有定位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1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状薄片切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镍铝粉的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