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方法、站点和接入点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3302.9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0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霁;林英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4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方法 站点 接入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站点STA和接入点AP,能够提高STA在R‑TXSS阶段接入的成功率。该方法包括:站点STA根据需要在目标扇区扫描SSW时隙发送的SSW帧的数量确定目标退避数;STA根据目标退避数,确定在目标SSW时隙发送SSW帧的起始位置;STA在起始位置,向接入点AP发送SSW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方法、站点(Station,STA)和接入点(Access Point,AP)。
背景技术
定向天线的波束赋形训练(Beamforming Training,BFT)由收发双方发送双向的扇区扫描(Sector Sweep,SSW)帧来实现。BFT过程主要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扇区级扫描(Sector Level Sweep,SLS)和波束优化协议(Beam Refinement Protocol,BRP)。其中SLS阶段为STA提供接收和发送信号必要的波束信息,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波束比较宽。在SLS阶段后,STA和AP双方通过BRP帧确定双方的最佳发射和接收波束。在扇区级扫描阶段,分为AP发射天线的初始发射扇区扫描(Initiator Transmit Sector Sweep,I-TXSS)阶段和STA发射天线的响应发射扇区扫描(Responder Transmit Sector Sweep,R-TXSS)阶段。I-TXSS可以在信标发送间隔(Beacon Transmission Interval,BTI)或数据发送间隔(DataTransmission Interval,DTI)阶段完成,R-TXSS可以在关联波束赋形训练(AssociationBeamforming Training,A-BFT)阶段或是DTI阶段完成。
802.11ad的整个A-BFT时隙可以分为若干个SSW时隙,每个SSW时隙能够发送的SSW帧的数量在BTI时期发送的信标帧中进行指示。所有在BTI阶段收到至少一个信标帧并且想在A-BFT进行R-TXSS的STA会在[0,SSW时隙能够发送的SSW帧的数量)中随机选择一个整数作为退避计数值,并在每个SSW时隙开始时减1,当减到0时则在该SSW时隙发送SSW帧。
如果两个STA,例如STA A和STA B同时竞争接入信道,并且在STA A和STA B的退避计数值相同时,比如均为5时,它们会同时在第6个SSW时隙开始时发送SSW帧,从而,STA A和STA B产生碰撞,导致R-TXSS失败,只能等到下次A-BFT或是DTI再次进行尝试R-TXSS流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站点STA和接入点AP,能够提高STA在R-TXSS阶段接入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包括:站点STA根据需要在目标扇区扫描SSW时隙发送的SSW帧的数量确定目标退避数;STA根据目标退避数,确定在目标SSW时隙发送SSW帧的起始位置;STA在起始位置,向接入点AP发送SSW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传输的方法,STA根据退避数(例如,目标退避数)在SSW时隙(例如,目标SSW时隙)内进行退避,并在根据该退避数确定的起始位置才发送SSW帧,而不是在接入SSW时隙后就立即开始发送SSW帧。由于多个STA同时选择相同的退避数的概率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传输的方法能够避免多个STA同时接入同一SSW时隙发送碰撞,或降低多个STA同时接入同一SSW时隙时发送碰撞的概率,从而能够提高接入的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TA根据目标退避数,确定在目标SSW时隙发送SSW帧的起始位置,包括:在目标SSW时隙的每个SSW帧的帧开始时刻,STA控制目标退避数减1;当目标退避数减为0时,STA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当检测到信道为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一个短波束帧间隔时,STA将目标退避数减为0的SSW帧的下一帧的帧开始时刻确定为起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3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