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军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6002.6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汉辉;吴学忠;肖定邦;袁超;席翔;卢坤;罗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A23/00 | 分类号: | F41A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器 行军 固定销组件 手动解锁 自动解锁 触发 触发行程开关 应用前景广阔 温度适应性 低温环境 维护保养 行程开关 运行状态 故障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军固定器,包括:自动解锁组件、手动解锁组件、固定销组件和行程开关,自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分别与固定销组件连接,固定销组件上设置有触发块,触发块触发行程开关控制行军固定器的状态。本发明的行军固定器采用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其运行状态,能有效提高其可靠性,拓宽其应用范围;其温度适应性好,尤其能在低温环境中实现正常工作,控制精度高,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故障率低,维护保养简单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行军固定器。
背景技术
行军固定器作为火箭等发射装置的一个重要辅助机构,在行军过程中能牢靠固定发射装置的俯仰和回转部分,防止发射装置各组成部分因行军振动冲击而受到损伤。行军固定器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自动、半自动、手动三种方式。在瞄准和射击时需解除限制,为提高火箭等武器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行军固定器在行军和战斗状态之间转换时,应实现其操作的机械化或自动化,保证动作迅速。在锁紧状态下,由于发射装置俯仰和回转部分惯性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行军固定器受力较大,必须保证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此外,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行军固定器的结构应尽量简单,一方面,以保证其高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行军固定器按照锁紧方式主要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机式和机械式四种,每种锁紧方式的行军固定器的特点如下:
1、液压式行军固定器的液压接原车液压源,通过换向阀来实现双向油缸的移动,带动执行结构来实现行军固定器对发射平台的锁定和解锁动作。液压传动装置运行较平稳,能在低速状态下稳定运行,且当负载变化时,其运行稳定。液压传动装置的控制、调节比较简单,但液压传动装置以液体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不可避免有泄露,同时,温度变化会引起液体粘度的变化,因此,不宜在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下工作,且发生故障不易检查,维修难度大。
2、在气动式行军固定器中,气源通过换向阀来控制薄膜气缸的充放气,通过气缸杆带动执行机构完成行军固定器的解锁和闭锁动作。气动式锁紧方式的气缸动作快,有自动限位装置,工作时间短,工作可靠;但受气源的限制,气动式行军固定器一般适用于小功率场合,且气缸工作受气源压强的影响大,气缸的速度稳定性差,控制精度低。
3、电机式行军固定器是通过电机开关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行军固定器的闭锁与解锁。电机传动可以方便实现无级调速,可以容易地实现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和远距离控制,传动平稳,控制方便,环境适应性较好;但电机式锁紧方式不适合急停和大阻力下启动,结构通常较复杂。
4、机械式行军固定器的锁紧方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便于维护,但该方式需通过人来实现锁紧,由于受人的力量大小及个体差异的限制,同时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极大降低了装备的机动性。然而,从系统可靠性方面来说,人提供动力源的方案可以作为一种冗余设计,为采用其他方案时备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军固定器,可进行自动或手动解锁,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能在低温环境下实现正常工作。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行军固定器,包括:自动解锁组件、手动解锁组件、固定销组件和行程开关,所述自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分别与固定销组件连接,所述固定销组件上设置有触发块,所述触发块触发行程开关控制行军固定器的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军固定器还包括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板、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设置在基板端部表面,所述基板的另一端部表面从内到外依次开设有自动解锁组件安装孔和手动解锁组件安装孔,所述自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分别穿过自动解锁组件安装孔和手动解锁组件安装孔固定设置在基板上,所述行程开关固定设置在基板的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之间,所述固定销组件可活动穿设在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6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腔管连接器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低锰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