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6657.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昌轩;陈志伟;李林刚;王卫军;薛震;王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11438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阚梓瑄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主体材料 新型双极性 烷基 发光器件 空穴输运 卤素原子 碳原子数 烷氧基团 氰基团 芳基 共轭 杂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合成 发光效率 平衡电子 平衡基团 双极性 输运 制备 应用 引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所述的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的结构式为:,其中,Q1为H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芳基、共轭杂环、烷氧基团或氰基团中的任意一种;Q2为H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芳基、共轭杂环、烷氧基团或氰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合成方法简单,得到的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兼具1,10‑菲啰啉结构和三亚苯结构的特性,通过引入再平衡基团,可以再平衡电子输运速率与空穴输运,应用到发光器件中能提高空穴输运速率,进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EL)是由电能激发有机材料而发光的现象。1987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首先利用有机电致发光原理制造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与传统显示器相比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强、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广视角、以及制作可挠曲显示面板等优点而倍受瞩目,是继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的下一代显示器。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寿命和使用效率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制约其发展。发光材料标杆CBP也存在电流效率低的缺陷。
中国专利201510109803.5公开了一种用菲啰啉与二苯胺进行反应得到的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该材料的最大发光波长在蓝光范围,具有防止结晶的作用,但其电流效率有限。
1,10-菲啰啉结构,是典型的缺电子基团,具有良好的电子输运能力,而三亚苯结构是中等的富电子基团,具有空穴阻挡的能力,并且由于1,10-菲啰啉和三亚苯基团是刚性平面结构,基团运动困难,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有助于材料热稳定性的提高,在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是,仍存在电流效率低,电压较高等问题,此类材料的效率并不高。在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单一的包含1,10-菲啰啉结构或三亚苯结构的化合物其电子输运速率和空穴输运速率是不平衡的,导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整体传输速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同时提供该发光主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
其中,Q1为H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芳基、共轭杂环、烷氧基团或氰基团中的任意一种;Q2为H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芳基、共轭杂环、烷氧基团或氰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Q1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共轭杂环、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种;Q2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共轭杂环、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共轭杂环为、。
更优选地,Q1为H原子、F原子、甲基、苯基、甲氧基或氰基中的任意一种;Q2为H原子、甲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更优选地,Q1为H原子、F原子、甲氧基中的任意一种;Q2为H原子、甲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新型双极性发光主体材料结构式为下述结构式中任意一种:
、、
化合物V1 化合物V2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6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 下一篇:一种超疏水玻璃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