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7152.9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袁占彪;李桂强;谷月明;王晓红;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49/02;F24D5/1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源热泵 系统 加热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空气源热泵系统设置于一总空间内,包括多个感温包,每个感温包设置于总空间中对应的子空间内,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感温包检测的表征对应的子空间内的温度值;根据获取的温度值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系统控制准确性差的问题,可使空气源热泵控制精度更高,更智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冬天利用空气源热泵采暖时,尤其是多个房间制热需求不同时,如何控制房间温度达到人体最佳舒适度,使舒适与节能双优化,是空气源热泵采暖的控制目标。
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设置用于检测外环境的单个感温包,以该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值作为控制的基准温度值控制空气源热泵的输出(空气加热度),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房间的因为环境、光照,包含不同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不同房间温度并不相同,单一的感温包并不能准确的反应各个房间的温度信息,降低控制精度,影响用户体验。
针对相关技术中空气源热泵系统控制准确性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系统控制准确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中,空气源热泵系统设置于一总空间内,包括多个感温包,每个感温包设置于总空间中对应的子空间内,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感温包检测的表征对应的子空间内的温度值;根据获取的温度值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感温包检测的表征对应的子空间内的温度值之前,检测多个感温包的工作状态;若检测到多个感温包中所有的感温包的工作状态为故障,则以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机组的出水温度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
进一步地,根据获取的温度值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包括:计算获取的温度值,确定用于控制的基准温度;将基准温度作为表征总空间的温度,根据基准温度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
进一步地,计算获取的温度值,确定用于控制的基准温度,包括:识别获取的温度值的数量;在获取的温度值的数量为1时,以该温度值作为基准温度值;在获取的温度值的数量为多个时,将多个数量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用于控制的基准温度。
进一步地,在获取的温度值的数量为多个时,将多个数量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用于控制的基准温度,包括:读取并比较多个数量的温度值,确定最小的温度值;判断最小的温度值的数量;在最小的温度值的数量为1时,去除该最小的温度值,以剩余的温度值中最小的温度值作为基准温度值;在最小的温度值的数量大于1时,以该最小的温度值作为基准温度值。
进一步地,在获取的温度值的数量为多个时,将多个数量的温度值进行计算,确定用于控制的基准温度,包括:读取多个数量的温度值,计算该多个数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或中位数;以该多个数量的温度值的平均值或中位数作为基准温度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中,空气源热泵系统设置于一总空间内,包括多个感温包,每个感温包设置于总空间中对应的子空间内,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感温包检测的表征对应的子空间内的温度值;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温度值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感温包检测的表征对应的子空间内的温度值之前,检测多个感温包的工作状态;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检测到多个感温包中所有的感温包的工作状态为故障时,以空气源热泵系统中机组的出水温度控制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空气加热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7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