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江江蟹标准化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9188.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袁辉;李建伟;吴小江;王敏;马昕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李晓峰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江 标准化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长江江蟹标准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江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长江水系特种淡水产品,因其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筵席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河蟹市场波动较大,尤其是规格小、品质差的江蟹价格一路走低,而品质好的大规格河蟹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优势,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一直坚挺。现有技术中对于长江江蟹的养殖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长江江蟹的规格大小不一、品质相差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养殖方法,以提高江蟹产品中大规格、高品质江蟹的比例,切实提高养殖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江蟹标准化养殖方法,在规范江蟹的养殖模式的同时,提高江蟹品质和规格。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长江江蟹标准化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需要开挖一条环形沟,岸上和池塘内堤设置防逃设施,进排水分开,铺设微孔增氧设施;
(2)前期准备工作:①消毒:上一季江蟹捕捞完成后,晒塘,然后清塘;②种草:根据不同水草的种植方式和季节,栽种足量的水草,为江蟹提供充足的植物性饵料;③放螺:放养足量螺蛳,为江蟹提供充足的动物性饵料;
(3)投苗:早春购进幼蟹暂养于外塘大棚土池,待水温上升后,进水,让蟹苗自行爬到池塘;
(4)池塘管理:①水质调节:定期调节水位和水质;②投喂管理;③病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
(5)捕捞上市:当年9月份即可捕捞上市。
步骤(1)中所述池塘改造的详细要求为:距离池塘1.5~2.5米开挖0.5米深的环形沟,所述的环形沟将池塘分为ABC三个区域:所述的环形沟为B区域,所述的环形沟外靠近岸边的一侧为A区域,另一侧为C区域;其中A区域占塘口面积的5-10%,B占塘口面积的30-35%,C占塘口面积的55~65%;岸上和池塘内堤设置防逃设施,岸上立双层塑料薄膜,高出地面50cm以上,进排水分开,铺设微孔增氧设施。
步骤(2)中所述消毒的过程为:放苗前一个月,池塘晒塘后进水15~25cm,按100~200kg/亩用量的生石灰带水清塘。
步骤(2)中所述水草的种植要求为:2-3月份栽种伊乐藻,3-5月份栽种苦草,夏季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
步骤(2)中所述螺蛳的投放量为:清明节前,按每亩150kg投放螺蛳。
步骤(3)中所述投苗的详细过程为:2月份购进幼蟹暂养于外塘大棚土池,待水温升至8~12℃即可拆去大棚,然后进水,让蟹苗自行爬到池塘。
步骤(4)中所述水质调节的详细过程为:放养前期水深保持在50~60cm,后期水位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加深至1.5m,养殖中后期加强换注新水,辅以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
步骤(4)中所述投喂管理的详细过程为:3-4月份投配合饲料,搭配少许杂鱼,蛋白质要求在30%-35%之间,配合饲料投喂量占蟹重的8%-10%;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投喂量占蟹重的5%-10%;8-9月份开始育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投喂量占蟹重5%-8%。
步骤(5)中所述的捕捞上市为:当年九月上中旬江蟹即可达性成熟,利用江蟹性成熟季节上岸的习性,徒手捕捞,可占总产量的70%以上;剩下的可用地笼和干塘捕捉,基本上可以将池塘中的江蟹捕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长江江蟹的养殖方法养殖成本较低,密度合理,有利于大规格江蟹的养成;可大大提高大规格、高品质江蟹的比例,切实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长江江蟹标准化养殖
主要包括池塘改造、前期准备工作、投苗、池塘管理等步骤:
(1)池塘改造:池塘四周需要开挖一条环形沟,距离池塘2米左右开挖一条0.5米深的环形沟(即蟹沟),将池塘分为ABC三个区域:环形沟为B区域,所述环形沟外靠近岸边的一侧为A区域,另一侧为C区域;其中A区域占塘口面积的10%,B区域占塘口面积的30%,C区域占塘口面积的60%;岸上和池塘内堤设置防逃设施,岸上立双层塑料薄膜,高出地面50cm以上,进排水分开,按0.3kw/亩的功率配置微孔增氧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9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罗氏沼虾高密度分层式集约化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定量称重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