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导流原位净化处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9822.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宁;古小治;张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围隔截污 导流 原位 净化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领域,具体为黑臭河道原位净化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河道水环境质量在近20年中急剧下降,绝大多数河流水质属劣Ⅴ类,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还原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这不仅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影响了沿岸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
我国在近几年十分重视黑臭河道的治理,致力于治理技术的研究并投入实践,目前我国推行的河道治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包括人工曝气、底泥疏浚和调水等,通过提高水体氧化性,控制内源污染和稀释污染物等缓解水体黑臭,但是不能保证水质的长期稳定改善;化学方法,主要包括絮凝、化学氧化等,如铁盐铝盐混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以及吸附溶解态磷,CaO2、MgO2可以提高溶解氧,有助于有机物降解和氨氮的转化,并缓解了底泥向上覆水中磷的释放,专利201610320572.7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专利文献201610076802.X中采用纳米气泡机提供溶解氧,所产生的气泡粒径很小,几乎对水体不造成扰动,产生的气泡可附着在底泥表层,氧传质速率高;生物-生态方法,专利文献201510845266.0早碳纤维生态草上挂膜,并向黑臭河道不同水域段的开始端喷洒经培养后的土著微生物,这是利用了生物膜技术和微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可以吸附降解污染物,促进了污染物的化学反应过程,专利发明201610006876.6提供了一种构建稳定的沉水植被群落的方法,利用伊乐藻-苦草组合建立常绿型沉水植被,并配植伴生种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并采用升降式浮床,可根据水体透明度调整浮床的深度,这是利用了植物净化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有水生植物氧化塘、生态浮床等。
然而,目前大多数河道治理专利技术都集中在原位净化修复上,对外源污染物的分流、截污和处置技术较少,专利文献201510847564.3涉及对入河污水的导流和净化,其将河道按位置划分为污水导流和收集区、污水深度净化区、水体生态系统构建和水质净化区,并分别对三个区域采取治理措施,其所述污水导流和收集区为在河道两侧宽为0.5 ~ 2m 的区域采用PVC微孔膜对污水进行收集和导流,但是采用PVC微孔膜易造成堵塞,需频繁更换,使用周期不长,而且对管道的具体铺设和连接未做详述。
鉴于上述技术背景,针对城镇及农村沿河两岸生活污水、农田废水通过排污口直排入河、截污不彻底、污水流量大的黑臭河道治理工程,发明了一种快速完全截污的方式,无需抽干河道布设排污管的情况下在河道两侧采用浮体、防水布构成的围隔将入河污水全部收集导流至深度集中净化区,然后利用物理曝气、植物净化和微生物结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截污彻底,净化效果长久稳定,工程量小,对环境友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导流原位净化处理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能快速彻底地拦截并净化入河污水,同时在河道内原位消除污染物,适用于外源污染严重的黑臭河道的黑臭消除、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导流原位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原位净化区和污水集中净化区;污水原位净化区和污水集中净化区相连,污水原位净化区布设于待治理河道上游河段,污水原位净化区内设置截污导流净化系统,污水集中净化区布设于待治理河道下游河段,污水集中净化区内设置污水集中净化系统;
所述截污导流净化系统包括截污围隔系统、底层微孔曝气系统和组合生态浮岛;所述截污围隔系统和底层微孔曝气系统沿河岸布设,组合生态浮岛布设于水面;
所述截污围隔系统包括截污支管道和截污围隔装置;所述截污围隔装置沿河岸布设,将河岸排污口围栏在内,与河岸、河道底部之间形成槽体结构,即截污导流净化槽;所述截污支管道连接排污口,将排污口流出的污水引流至截污导流净化槽,截污导流净化槽内种植漂浮植物,净化槽内污水;所述截污围隔装置由浮体、防水布和石笼组成,浮体浮于水面,石笼沉入河底底泥,防水布上下端分别通过钢绳包裹连接浮体和石笼,形成围隔;
所述底层微孔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曝气主管、曝气支管和微孔曝气装置;曝气机通过通气管向曝气主管内通气;曝气主管沿河岸铺设,通过三通管与曝气支管一端相连;曝气支管另一端连接微孔曝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9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墨厂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化工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