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履带车辆液力减速器试验的试验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002.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秦绪情;徐鸣;望运虎;宋振川;李慧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1/00 | 分类号: | F15B11/00;F15B1/26;F15B19/00;F15B2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速器 试验 液力减速器 履带车辆 出口阀安装 入口控制阀 承载功能 关闭功能 润滑功能 台架试验 压力油箱 专用试验 上箱体 下箱体 散热 底壳 供油 回油 进油 油箱 测试 支撑 | ||
本发明属于专用试验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车辆液力减速器试验的试验站。该试验站采取的是两个箱体上下相连的结构,按照缓速器工作的需求,下箱体具有压力油箱、底壳油箱以及散热的功能,上箱体具有缓速器承载功能、缓速器出口阀安装以及给其供油功能、缓速器润滑功能、缓速器入口控制阀开启关闭功能,上下两个箱体相连具有缓速器进油与回油功能,解决了缓速器台架试验搭建的问题,实现了缓速器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工作。该试验站极大的集成了缓速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支撑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专用试验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车辆液力减速器试验的试验站。
背景技术
目前,液力缓速器是履带车辆安全制动的趋势,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力缓速器充油,产生制动力矩,给车辆进行制动。因缓速器和传动箱共用液压油以及散热系统,因此需要专门的综合试验站进行缓速器台架试验。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履带车辆液力缓速器台架试验的试验站,要求该试验站为集成液力缓速器工作所需的压力油、补油、散热、出入口控制、背压控制的功能的试验站。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履带车辆液力减速器试验的试验站,所述实验站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
所述下箱体2通过隔板11一分为二,一处为压力油箱,一处为底壳油箱;压力油箱与底壳油箱之间通过补油油路14连接,通过泵吸底壳油箱的油,向压力油箱补油;
其中,所述压力油箱连接上箱体1,连接处由压力油箱上板9以及上箱体下板隔开,压力油箱上板9处设有第一缓速器进油口8和第一缓速器回油口10;所述上箱体1设置于所述压力油箱正上方,其上箱体下板与所述压力油箱上板9贴合,其上箱体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缓速器进油口8对接的第二缓速器进油口16以及与第一缓速器回油口10对接的第二缓速器回油口17;
所述第二缓速器进油口16由上箱体1内设的缓速器入口控制阀控制开关,以控制缓速器的油进入;所述第二缓速器回油口17由上箱体1内设的缓速器出口控制阀19控制开关,以控制缓速器的油流出;
同时,所述压力油箱上还设有压力油箱气体定压阀6及压力油箱液体定压阀7;压力油箱还通过一个泵另外吸取油分别供缓速器润滑、缓速器入口控制阀控制以及缓速器出口控制阀控制使用;该情况下,泵吸取压力油箱的油,经过压力油箱气体定压阀6及压力油箱液体定压阀7,定压阀溢流的油回压力油箱,定压阀出口经过供油油路15连接上箱体供油路入口22;供油路入口22的油,在上箱体1内部成三处使用:一路润滑用油路20用于润滑液力缓速器18的旋转轴承、一路缓速器入口控制阀油路23控制缓速器入口控制阀、一路缓速器出口控制阀油路21控制缓速器出口控制阀19;
其中,所述液力缓速器18在不制动时,旋转需要润滑用油路20的润滑;制动时,需要缓速器入口控制阀油路23工作推开缓速器入口控制阀,使得第一缓速器进油口8、第二缓速器进油口16油路供油,通过缓速器出口控制阀油路21控制缓速器出口控制阀19,由缓速器出口控制阀19控制制动扭矩,然后油经第二缓速器回油口17、第一缓速器回油口10油路回压力油箱。
其中,所述第一缓速器进油口8下端管路延伸至压力油箱的液面以下,以防止压力油箱的气体通过该管路,该管路与压力油箱上板9采取焊接方式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缓速器进油口8与第二缓速器进油口16对应的进油油路以及第一缓速器回油口10与第二缓速器回油口17对应的出油油路各自在压力油箱上板9和上箱体下板处通过O形圈密封。
其中,所述压力油箱上还设有外界气源入口5,其压力来源于外接气源的压力,在外接气源的压力驱动下,压力油箱的油被吸进散热器12,然后经由散热器油路13又回到底壳油箱,从而实现散热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