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047.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星;周建明;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发动机舱,所述发动机舱内设置有框架结构;弹性变形装置,所述弹性变形装置固定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前下部,且所述弹性变形装置位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的后方,所述弹性变形装置包括:顶壁和设置在所述顶壁前面的前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框架结构相连且所述前壁与所述框架结构之间间隔开以形成缓冲变形区,所述前壁上设置有变形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行人碰撞弹性变形装置,在车辆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时,可将车辆对行人膝盖及小腿的撞击伤害降低到最小,并最大程度保护人体更为重要的膝盖关节,降低行人伤害致残等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车辆对行人膝盖及小腿的伤害几率很大,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前保险杠后面设置发泡体弹性结构,通过发泡体压缩吸收能量来保护行人,但是发泡体采用化学发泡,不环保,污染环境,并且储能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通过设置弹性变形装置,在车辆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时,最大限度保护行人膝盖及小腿,降低行人伤害致残等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前部具有发动机舱,所述发动机舱内设置有框架结构;弹性变形装置,所述弹性变形装置固定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前下部,且所述弹性变形装置位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的后方,所述弹性变形装置包括:顶壁和设置在所述顶壁前面的前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框架结构相连且所述前壁与所述框架结构之间间隔开以形成缓冲变形区,所述前壁上设置有变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行人碰撞弹性变形装置,在车辆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时,可将车辆对行人膝盖及小腿的撞击伤害降低到最小,并最大程度保护人体更为重要的膝盖关节,降低行人伤害致残等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壁包括:前壁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前壁本体上端且用于连接所述顶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相对所述顶壁倾斜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壁上设置有镂空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镂空孔沿所述前壁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镂空孔分成位于所述连接壁以及所述前壁本体的两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形结构设置在所述镂空孔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形结构具有“V”形截面且开口向后敞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V”形截面的顶点处为圆弧过渡。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变形结构的前端向前突出所述前壁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壁的后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框架结构固定的子母扣,所述顶壁与所述框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壁本体上设置有所述变形结构的部分向后突出所述前壁本体的其余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弹性变形装置由塑料和橡胶材料混合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身、框架结构、前保险杠、弹性变形装置等的立体图;
图2是缓冲变形区、子母扣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弹性变形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接线盒二极管模块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