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及建造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084.1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彦;宋曙光;舒健骅;张京;丛日晨;李小菊;王茂良;王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罗延红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道树 深层 复壮 装置 建造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位于市政人行道垫层(1)内,市政人行道垫层(1)内还设有树池(2);该装置包括复壮坑(3)和多个级配砂石水通道(4);
复壮坑(3)内部填充有复壮基质层,所述复壮基质层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级配砂石层(31)和人工混配基质层(32);所述人工混配基质层(32)的材质为有机质和土的混合物;
每个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一端与复壮坑(3)的级配砂石层(31)连通,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另一端与树池(2)的上部的内部连通;
从树池(2)向复壮坑(3)设置级配砂石水通道(4);级配砂石水通道(4)由无纺布袋和级配砂石组成,级配砂石装在无纺布袋内;该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一端设置圆形硬质开敞通水口,从树池(2)一角的上部的内部引出,用于在灌溉时使水从树池内直接流入复壮坑,该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另一端引入复壮坑(3)内并与级配砂石层连通;该级配砂石水通道(4)从树池(2)的上部引出,顶端露出树池内土壤,且级配砂石水通道(4)位于复壮坑(3)内的一端,级配砂石水通道的上表面位于市政人行道垫层下方;
还包括观测设施,所述观测设施包括微根管(5),所述微根管(5)的底端依次穿过级配砂石层(31)和人工混配基质层(32)并位于人工混配基质层(32)的下方,微根管(5)的顶端位于级配砂石层(31)的上方;复壮坑(3)的宽度与树池(2)的宽度一致,复壮坑(3)的长度不低于1米,复壮坑(3)的深度为1.2-1.5米;
复壮基质层的厚度为90-120cm,级配砂石层(31)与人工混配基质层(32)的厚度比为7:3至1:1之间;复壮基质层的上表面与市政人行道垫层(1)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3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混配基质层(32)中,有机质和土的体积比为4:6-6: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根管(5)的顶端低于市政人行道垫层(1)的上表面10cm,微根管(5)的最底端位于市政人行道垫层(1)的上表面的下方2.1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观测口保护井(6),微根管(5)的顶端位于观测口保护井(6)内,观测口保护井(6)的井口处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井盖。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2)设有多个,复壮坑(3)设有多个,所述复壮坑(3)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树池(2)之间。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市政人行道垫层(1)内挖复壮坑(3),保持树的根断面平整;
在树池(2)和复壮坑(3)之间挖水通路,同时设置级配砂石水通道(4);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一端与复壮坑(3)的级配砂石层(31)连通,级配砂石水通道(4)的另一端与树池(2)的上部的内部连通;
将微根管(5)插入复壮坑(3)的底部;
在复壮坑(3)内填埋人工混配基质形成人工混配基质层(32),再在人工混配基质层(32)上填埋级配砂石,形成级配砂石层(31);微根管(5)的底端位于人工混配基质层(32)的下方,微根管(5)的顶端位于级配砂石层(3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4)之前,在树的根断面处分别喷洒甲基托布津溶液和含有生根粉的溶液。
8.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在复壮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0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果枇杷在干旱地区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南方红豆杉造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