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有机相中酶催化合成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2224.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贾承胜;汪慧琪;夏雪;张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3/20 | 分类号: | C12P33/20;C12P3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相中 催化 合成 辛酸 甾醇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有机相中酶催化合成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属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有机相中使用脂肪酶催化合成了硫辛酸甾醇酯,得到硫辛酸甾醇酯的产率为71.2%,纯度为99.3%。本发明方法使用的酶法生产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所得产物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无需官能团保护,只需一步反应,选用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也都可安全应用于食品中,对环境友好,产品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有机相中酶催化合成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属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是一类来源丰富并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产物,属于甾体类化合物,分子C-3位连有一个羟基,C-17位连着一个9-10个碳原子组成的疏水侧链。植物甾醇是一类重要的食品功能因子,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衰老、抗癌、消炎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植物甾醇独特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水不溶性和低油溶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此外,人体内对游离植物甾醇的吸收率仅为3%,摄入过多的植物甾醇会出现新的病症,即高植物甾醇血症,所以如何提高植物甾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是首要问题。在不影响植物甾醇生理功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甾醇酯化后称为甾醇酯,是植物甾醇衍生物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相比于植物甾醇,化学结构的变化并不影响其生理功能,有的还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以改善甾醇的溶解度为目的对植物甾醇进行改性研究,如将甾醇与月桂酸、谷氨酸等进行酯化或者制备微胶囊等。但这些方法大多存在能耗高,步骤繁琐,安全性未知等问题,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若能选择一些可安全应用于食品领域的功能性物质与植物甾醇进行温和的一步反应,不但可以改善各自理化性质上的缺陷,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且又可保留各自的功能或者发生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改性增效提质。
硫辛酸是一种抗氧化能力非常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并且在多种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抗氧化保健食品等。甾醇与硫辛酸酯化后产生的硫辛酸甾醇酯经人体吸收分解后理论上可以同时发挥这两种物质的功能。目前还鲜有关于硫辛酸植物甾醇酯的相关报道,只有SamanthiR.P.Madawala等人在2012年报道过硫辛酸甾醇酯的化学制备方法,具体方法为:将1g的甾醇溶解于9mL二氯甲烷和64mg的DMAP后,在通入氮气的情况下,于0℃下搅拌加入580mg的硫辛酸和468mg的EDCI,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一夜,最终得到的产率为60%。该方法最后以正己烷为溶剂,使用固相萃取柱来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证明了合成的硫辛酸甾醇酯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改善植物甾醇的理化性质、功效和提高生物利用度而提供一种酶法制备、纯化硫辛酸甾醇酯的方法。本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所得产物纯度和收率高,可安全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在有机相中酶催化合成硫辛酸甾醇酯,是在恒温振荡的条件下,在有机相中,以植物甾醇、硫辛酸为底物,用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合成硫辛酸甾醇酯;所述有机相是以体积比1:1混合的正己烷、丙酮,或者以体积比1:1混合的叔戊醇、正己烷;所述脂肪酶为Novozyme 435或Candida Rugosa;所述植物甾醇的初始浓度为100~200mmol/L,脂肪酶添加量为60~80g/L,酸醇摩尔比为(2~3):1;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72~120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甾醇的初始浓度为100~150m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甾醇的初始浓度为150m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脂肪酶添加量为60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酸醇摩尔比为2.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2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