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2278.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龙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兰 组织培养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工艺。
背景技术
紫玉兰又名木兰、辛夷,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林缘;紫玉兰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园、街道绿化植物,为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花卉和中药;且不易移植和养护,是非常珍贵的花木。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地区都在开展紫玉兰培养的方法,想在本地区培育种植紫玉兰;传统的紫玉兰一般采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等培养方式;这些培养方式的耗时长,而且繁育不易成活;现有的一些紫玉兰组织培养方式是在封闭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需成本较大,而且还存在着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容易褐化,成活率不高的问题,不能用于紫玉兰的大量繁殖。
申请号为201310730707.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方法,用于提供一种在开放式条件下进行,不用置备一个封闭式无菌环境,节约了成本;对紫玉兰灭菌处理,保证了外植体无菌污染,提高其培养成活率高;用2%PVP浸泡外植体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2%PVP,减轻了外植体的褐化,提高了外植体的成活率的紫玉兰组织培养方法;该紫玉兰组织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廉,成活率高、生根率高,并能实现短期内的出瓶移栽,且能够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为良种繁育和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但是,其不能够大幅度提高紫玉兰组织培养的生根率和成活率,且不能够提高组织培养的紫玉兰的质量。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紫玉兰组织培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进行紫玉兰组织培养的场地做灭菌抑菌处理;
S2: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紫玉兰母本植株上选择直径为1-3cm带有腋芽的紫玉兰枝条作为外植体;
S3:将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冲洗10-12min,然后用浓度为0.1-0.3%的升汞和吐温混合物浸泡8-12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7min;
S4: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醇20-25份,吲哚丁酸钾21-24份,滑石粉15-20份,黏土12-16份,萘乙酸钠25-30份,草木灰18-22份,火土灰17-21份,然后将乙醇、吲哚丁酸钾、滑石粉、黏土、萘乙酸钠、草木灰和火土灰混合,制得试剂;
S5:将无菌水冲洗后的外植体浸入试剂内,浸泡5-8h;
S6:将浸泡后的外植体插入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新芽长出后,将长出新芽的外植体转插入伸长培养基中进行新芽的伸长培养,至新芽伸长到0.3-0.5cm后,将外植体接入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中,培养20-25天后,将外植体在5-8℃下冷藏12-16天,然后转接到基本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5-30天,生根后将生根苗移接到室外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S2中,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紫玉兰母本植株上选择直径为2-3cm带有腋芽的紫玉兰枝条作为外植体。
优选地,所述S3中,将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冲洗11-12min,然后用浓度为0.2-0.3%的升汞和吐温混合物浸泡9-11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min。
优选地,所述S4中,准备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乙醇21-24份,吲哚丁酸钾22-23份,滑石粉16-19份,黏土13-15份,萘乙酸钠26-29份,草木灰19-21份,火土灰18-20份,然后将乙醇、吲哚丁酸钾、滑石粉、黏土、萘乙酸钠、草木灰和火土灰混合,制得试剂。
优选地,所述S5中,将无菌水冲洗后的外植体浸入试剂内,浸泡6-7h。
优选地,所述S6中,将浸泡后的外植体插入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新芽长出后,将长出新芽的外植体转插入伸长培养基中进行新芽的伸长培养,至新芽伸长到0.4-0.5cm后,将外植体接入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中,培养21-24天后,将外植体在6-7℃下冷藏13-15天,然后转接到基本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6-29天,生根后将生根苗移接到室外进行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龙,未经王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2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国红栌外植体的消毒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