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2458.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防;李洪;孙明;王亮;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47/2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张乘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抑制 弧菌 复方 环保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还涉及一种上述可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病害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严重阻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爆发性弧菌病是危害海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鳗弧菌可以侵染大多数海水鱼,是对海水养殖鱼类危害最大的弧菌,也是被研究和报道最多的弧菌。
鳗弧菌为有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能运动,氧化酶阳性,对O/129敏感;葡萄糖氧化反应呈阳性,具有典型的弧菌属细菌特征。鳗弧菌引起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感染鲑鱼、虹鳟、鳗鲡、香鱼、鲈鱼、鳕鱼、大菱鲆、牙鲆、黄鱼等。鳗弧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产养殖动物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遭遇不利刺激或是受伤时,会诱发疾病的产生。不同的鱼感染鳗弧菌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为以全身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症状为前期体色发黑,平衡失调,随着病情的发展,鳍条充血发红,肛门红肿,有的病鱼体表出现出血性溃疡,病鱼肠道通常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出现血斑。自然感染鳗弧菌的养殖牙鲆最明显的症状是鳍部严重出血以及体表溃烂(莫照兰等2002)。Devesa等(1985)描述了感染鳗弧菌的大菱鲆,典型的病症包括全身性的出血性败血症,鳍基部出血,眼球突出,角膜浑浊,肝脏苍白,有时伴有腹水症状。鉴于鳗弧菌的危害性,研制出一种能有效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其原料组分均为绿色纯天然原料,并能有效抑制鳗弧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抑制鳗弧菌的复方环保制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浮萍25-30份、浒苔25-30份、土豆粉25-30份、稻壳25-30份、金银花15-20份、柴胡15-20份、仙人掌9-15份、马齿苋7-10份、石榴皮7-10份、桑叶6-9份、西河柳3-5份、夏枯草9-12份、蛇床子9-12份、绿茶1-2份、聚山梨酯3-5份;
(2)将称量好的浮萍、浒苔、土豆粉、稻壳、柴胡混合并研磨粉碎,向混匀物中加入质量为混匀物总质量的5倍的0.12mol/L的柠檬酸溶液,密封,然后放振荡器中以100-150r/min的转速常温震荡2h,取出放入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5-10min,舍弃上清液,将所得沉淀物干燥至含水率为15%以下;
(3)将步骤(2)所得的干燥混合物粉碎放入坩埚中,然后放入马弗炉内,于450℃-550℃灼烧2-3h,冷却至室温,再于600℃-650℃灼烧50-60分钟;
(4)将称量好的金银花、马齿苋、桑叶、夏枯草、蛇床子混合并研磨粉碎,加入10倍质量的清水,常温浸泡6小时,文火煎煮至剩余水量为初始水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过滤取煎煮液;
(5)将称量好的西河柳切细,加入10倍质量的清水,常温浸泡12小时,文火煎煮至剩余水量为初始水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然后焖12小时,过滤取煎煮液;
(6)将称量好的仙人掌、石榴皮研磨混匀;
(7)向称量好的绿茶中加入15倍量的开水,焖12小时,过滤取所得水浸液;
(8)将步骤(3)所得的灼烧物、步骤(4)和步骤(5)所得的煎煮液、步骤(6)所得的混合物、步骤(7)所得的水浸液以及称量好的聚山梨酯混匀,放入振荡器中以100-150r/min的转速常温震荡12h,装瓶,得目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2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影视美学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