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塔内安装的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4716.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禹;高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48 | 代理人: | 李彬,徐林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塔 安装 水平 氟塑料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内安装的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国内电源点主要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电厂为了解决锅炉烟气排放污染问题,近年来采取了大量技术措施,减少烟尘、SO2、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先后进行了静电除尘器、烟气脱硫系统(FGD)、烟气脱硝系统(SCR)的增设和改造,整体排污水平已经大大降低。
目前随着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火电厂烟气“超净排放”的要求,火电厂烟气排放浓度进一步提高:
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Nm3;
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3;
粉尘排放浓度:5mg/Nm3;
雾滴排放浓度:25mg/Nm3。
为了能够达到“超净排放”,火电厂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目前针对粉尘和雾滴排放采取的技术有:
1、烟气再热:将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从50℃左右升高至80℃,使得烟气中的水蒸汽为不饱和状态,排出烟囱时不会发生凝结现象,雾滴排放浓度大大降低,同时提高烟气抬升高度、增大扩散面积、降低污染的局部影响。
2、在吸收塔出口增设湿式静电除雾器,捕捉烟气中的尘粒和液滴,达到除尘除雾的目的。
3、在吸收塔出口烟道内增设水冷管式凝水除尘器或淋水式管式除尘器,捕捉烟气中的尘粒和液滴,达到除尘除雾的目的。
上述几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都要求在脱硫吸收塔出口和烟囱进口之间有比较大的改造空间,能够布置烟气再热装置、湿式静电除雾器和水冷管式凝水除尘器或淋水式管式除尘器,但对有些布置位置紧张或者烟气从吸收塔塔顶排放的火电厂来说,这样的改造空间根本没有,只能在脱硫吸收塔内完成除尘除雾的工作。而原有的以氟塑料为除尘除雾管束的水冷管式凝水除尘器或淋水式管式除尘器,只能垂直布置,不能安装到脱硫吸收塔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塔内安装的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通过将撞击式液膜除尘器和管式换热器的技术原理结合,实现了饱和湿烟气的除尘除雾和水回收,解决了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的除尘和除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塔内安装的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安装在吸收塔1内部,所述装置包括除尘除雾管束7、支撑单元和水冲洗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面板3、纵向支撑框架8、横向支撑框架17、支撑杆12、管夹10和间距环11。
所述纵向支撑框架8、支撑杆12、横向支撑框架17和面板3共同构成一长方体支撑结构;横向支撑框架17为长方体支撑结构的四条长边;多个纵向支撑框架8均匀布置在长方体支撑结构内;两个在长方体支撑结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纵向支撑框架8之间沿纵向水平等间距地固接有多个支撑杆12;支撑杆12上设有孔,管夹10穿过支撑杆12上的孔,缠绕在支撑杆12上形成“U”形管夹;多根构成除尘除雾管束7的除尘除雾管通过用于吸收管束的水平方向膨胀位移的管夹10固定在支撑杆12的上下两侧;管夹10的夹臂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除尘除雾管之间间距的间距环11;两个上下相邻的支撑杆12的相邻侧的除尘除雾管的管排之间设有漏灰间隔13。
所述除尘除雾管束7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设置在面板3上的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5连通。
所述除尘除雾管束7为“U”形列管式,在水平方向呈波浪状布置;
所述水冲洗单元包括冲洗水接口6、冲洗水母管9和深入式冲洗水管14;所述冲洗水母管9水平布置在长方体支撑结构顶部,并与设置在面板3上的冲洗水接口6连通;冲洗水母管9上设有深入式冲洗水管14。
多个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水平并列安装在湿法脱硫装置的吸收塔1内部,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设有面板3的一端通过吸收塔法兰15伸出吸收塔1外侧。
所述吸收塔1内部设置有多组用于支撑水平氟塑料管式除尘除雾装置的塔内支撑梁2,两组相邻的塔内支撑梁2之间设置有烟气隔板16。
所述支撑单元采用合金材料或碳钢材料包衬氟塑料防腐。
所述除尘除雾管束7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间隔为500mm-900mm。
所述除尘除雾管束7的除尘除雾管的管外径为5-10mm,壁厚为0.4-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雾霾扫除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方便携带的洗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