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TML的有效载荷自动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5204.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1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贺宇峰;王律;杨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tml 有效 载荷 自动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TML的技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TML的有效载荷自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系统集成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地,有效载荷系统由专业电子仪器设备、数据管理及传输设备等组成。随着空间应用任务领域的扩展,系统规模、功能和工作模式越来越复杂,各设备工作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的关联性,设备内部各模块的工作既有顺序性,又有并发性,系统集成测试不仅要覆盖单设备的工作模式,还要覆盖系统级工作模式,一般为系统中各设备不同工作模式的组合,人工编写测试用例的模式逐渐不能满足测试要求,因此对测试自动化的研究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
现有的自动测试语言,如GOAL(Ground Operations AerospaceLanguage)、ETOL(European Test and Operations Language)、ATLAS2000 (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s for All System 2000)等,仅适用于对测试过程或测试信号进行描述,难以对被测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描述,无法自动生成复杂功能系统的测试用例,因此寻找一种适用于描述上述复杂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模型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有多种反映系统逻辑行为和运行机制的定性或定量的模型,如马尔可夫过程图、UML语言、Petri网等,其中Petri网是可用于对系统逻辑行为描述和逻辑性质定性研究的通用网论,适合于在各种抽象级别上描述异步并发系统,但由于其结构不够清晰,描述复杂系统时易于导致模型组合爆炸,UML是适用于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面向对象技术可以自然、清晰地描述系统结构,但是缺乏对系统形式化的描述,因此,将Petri网和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是解决复杂大规模系统建模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外,国际上对测试信息标准化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为远程测试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奠定了基础,相关组织制订了大量的标准,如美国宇航局的 GOAL、欧洲宇航局的ETOL、ARINC发表的ATLAS标准、IEEE制订的ATLAS 2K 语言,但多数标准难以与现有的信息技术相融合,开放性不高,最新的IEEEStd 1671标准:自动测试标记语言ATML(Automatic Test Markup Language),是适用于自动测试设备和测试信息共享的数据交换新标准,其基于扩展标记语言(XML),具有开放性、可交换性等特点,因此,逐渐成为测试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KJZ阶段,有效载荷的数量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空间有效载荷集成测试需求的多样化和测试任务的复杂化,通过实现测试用例的标准化、提高测试数据的远程分发能力,可以极大地方便测试用例等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复用,提高远程终端对各类测试数据的获取能力,满足空间有效载荷远程测试的各类需求变得越来越来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KJZ阶段,有效载荷的数量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空间有效载荷集成测试需求的多样化和测试任务的复杂化,难以自动生成复杂测试系统的测试用例,难以实现测试用例的标准化、提高测试数据的远程分发能力,以及测试用例等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复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TML的有效载荷自动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ATML中的IEEEStd1671.1的测试标准对有效载荷测试用例进行标准化的定义和描述;
S2,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对有效载荷产品接口数据单中的接口信息进行规范化的定义和描述;
S3,在S1定义的测试用例中引用S2定义的接口信息,生成完整的测试序列文件;
S4,设计生成基于S3中生成的测试序列文件的自动测试流程;
S5,根据S1中描述的有效载荷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中设置测试目标的指令判读参数与测试目标的预期结果,在S4中定义自动测试流程中设计参数判读机制,实现参数的自动判读,以校验测试过程中给测试目标发送的指令是否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