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育苗池及应用其的对虾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6273.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丁茂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茂昌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59;A23K10/20;A23K10/30;A23K50/80;C05F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陈欢 |
地址: | 571328***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池 对虾 育苗 对虾育苗池 无节幼体 轮虫 投喂 虾苗 仔虾 开口 黑色塑料薄膜 发育 蒙古裸腹蚤 变异系数 对虾虾苗 露天敞口 水质稳定 幼体阶段 蚤状幼体 自然光 小球藻 金藻 糠虾 泥质 沙质 藻类 成活率 接种 培育 应用 铺设 整齐 投放 收获 | ||
1.一种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露天敞口的育苗池,所述育苗池底部为沙质、泥质或铺设黑色塑料薄膜;
(2)在幼体开口前,接种金藻1~5万个/mL、小球藻10~25万个/mL至步骤(1)育苗池,利用纯自然光培养所述金藻和小球藻;
(3)育苗池内的水质稳定后,将对虾无节幼体投放至所述育苗池,投放密度为5~10万尾/m2;
无节幼体开口后,
在蚤状幼体阶段,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密度为1~3个/mL;
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3~10个/mL;
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10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100~500个/L;
(4)当仔虾发育到4期~6期,收获虾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藻的接种密度和小球藻的接种密度比例为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和步骤(3)之间往育苗池中泼洒有机肥,其投放量为每吨海水用有机肥6~12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蚤状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2~3个/mL;
在糠虾幼体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5~8个/mL;
在仔虾阶段,保持轮虫密度为7~8个/mL,同时投喂蒙古裸腹蚤300~400个/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所述褶皱臂尾轮虫采用小球藻培养,所述蒙古裸腹蚤采用小球藻和角毛藻培养,所述轮虫池、蒙古裸腹蚤池和育苗池的面积比例为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含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有效细菌总数在1.5亿个/ml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育苗池的水温低于25℃,所述育苗池上方架设覆盖透明塑料保温膜的大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的面积为1000~5000平方米,深度为2.5~4米,水位为2.0~3.5米,所述育苗池的深度和育苗池的水位相差0.3~0.5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的面积为1500~3000平方米、深度为3~4米,水位为2.5~3.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茂昌,未经丁茂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62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空气灌装水设备
- 下一篇:用于处理未知单播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