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6346.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浩;应志江;王奇;张礼宾;方炯;吴发献;杨珂;杨先进;黄中华;王晓东;齐辉;孙孝敬;费敏;马超群;喻岩珑;王成珠;徐塑;张阳阳;杨海涛;胡允乾;周哲恒;张泽宇;汪勇军;俞翔;朱建泉;章伟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T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三维 可视化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通常呈线状分布,存在距离长以及杆塔分散的开放式运行环境等空间分布特性,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测会存在较复杂的问题,例如输电线路跨度较大造成检测难度增加,以及输电线路周围环境复杂导致对检测的干扰较大。另外,一般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整地表现出输电线路沿线的复杂环境情况,在空间表现和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旨在针对输电线路跨度长、运行状况复杂等特点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输电线路实现可视化的管理,满足实际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S1,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巡检,以采集所述输电线路的线路数据;
步骤S2,根据所述线路数据生成关联于所述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数据;
步骤S3,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关联于所述输电线路的三维场景;
步骤S4,于所述三维场景中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可视化管理。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中,采用飞行器携带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巡检,以采集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所述线路数据;
所述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中包括GPS定位设备、激光扫描测距设备以及惯性导航设备。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线路数据包括采集得到的所述输电线路的数码影像数据、激光点云数据以及GPS定位数据。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三维模型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数字高程模型;
所述步骤S2中,生成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21,对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滤波;
步骤S22,根据经过滤波的所述激光点云数据以及所述GPS定位数据进行分类解算,以生成所述数字高程模型。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三维模型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数字正射影像;
所述步骤S2中,生成所述数字正射影像的方法具体包括:对所述数码影像数据进行纠偏处理,以生成所述数字正射影像。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三维模型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周围地面物体的三维模型;
所述步骤S2中,生成所述三维模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所述激光点云数据为参照,构建形成所述地面物体的所述三维模型;
所述地面物体包括:所述输电线路周围的道路,和/或建筑和/或植被。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三维模型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数字高程模型、所述输电线路的数字正射影像以及所述输电线路周围地面物体的三维模型;
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所述数字正射影像以及所述三维模型构建所述输电线路的所述三维场景。
优选的,该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4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包括:
于所述输电线路被雷电击中时通过采集雷电数据在所述三维场景中标示雷击位置;和/或
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行波故障点的定位检测,并在所述三维场景中标示所述行波故障点;和/或
接收外部输入的所述输电线路中的电力设备的属性参数,并在所述三维场景中查询到相应的所述电力设备并显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能够针对输电线路跨度长、运行状况复杂等特点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输电线路实现可视化的管理,满足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输电线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6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