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掺和料、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掺合料的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6643.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温小栋;周光达;冯蕾;张振亚;王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18/06 | 分类号: | C04B18/06;C04B20/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掺和料 掺合料 制备 脱硫灰渣 凝灰岩 石粉 复合表面改性剂 混凝土 活性激发剂 预处理 合理配比 活性指数 质量份 组份 叠加 水泥 | ||
一种混凝土掺和料、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掺合料的混凝土,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份:凝灰岩石粉0.5~5.5份,脱硫灰渣4~9份,活性激发剂0.01~0.1份,复合表面改性剂0.002~0.5份。混凝土掺和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凝灰岩石粉、脱硫灰渣及活性激发剂的预处理;(2)复合表面改性剂的制备;(3)混凝土掺和料的制备。一种混凝土,含有水泥和掺合料,所述掺合料为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本发明所述的掺合料首次将凝灰岩石粉和脱硫灰渣结合,并通过合理配比和活性激化,充分发挥两者的叠加优势,产出的掺合料具有活性指数高、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掺和料、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掺合料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应用最广泛的大宗建筑材料,已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农林与城市建设、交通及海港等工程,这些基础设施所用混凝土必须是具有高性能化。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高性能化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矿物掺和料主要是电厂的粉煤灰和冶金工业的矿渣、钢渣,然而粉煤灰、钢渣、矿渣属于地域性资源,同时优质粉煤灰资源都不丰富,基于成本考虑,结合地区本土资源,寻找现有矿物掺和料的替代品是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指数高、成本低的混凝土掺和料、该掺合料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掺合料的混凝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掺和料,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份:
凝灰岩石粉0.5~5.5份,脱硫灰渣4~9份,活性激发剂0.01~0.1份,复合表面改性剂0.002~0.5份;
所述的活性激发剂为脱硫石膏、钛白石膏或生石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复合表面改性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组份:聚羧酸盐分散剂(如RX-8,购自宁波润鑫混凝土外加剂公司)2~4.5份,糖蜜(如工业级全糖分≥48%的蜜糖,购自济南琳盛化工有限公司)1~3份,三乙醇胺(如工业级含量≥99%的三乙醇胺,购自济南铭亮化工有限公司)0.5~1份,水3~6份。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份组成:凝灰岩石粉0.5~5.5份,脱硫灰渣4~9份,活性激发剂0.01~0.1份,复合表面改性剂0.002~0.5份;
所述的复合表面改性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份组成:聚羧酸盐分散剂2~4.5份,糖蜜1~3份,三乙醇胺0.5~1份,水3~6份。
进一步,所述的凝灰岩石粉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尾矿粉,且所述的凝灰岩石粉的亚甲蓝值小于1.4。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凝灰岩石粉、脱硫灰渣及活性激发剂的预处理:将凝灰岩石粉、脱硫灰渣和活性激发剂分别放入烘箱中烘干,在60~105℃的温度下将凝灰岩石粉、脱硫灰渣和活性激发剂均烘干至质量含水量为0.5%~2.5%,待用;
(2)复合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将聚羧酸盐分散剂、糖蜜、三乙醇胺和水按质量份数比均匀混合,得到复合表面改性剂,待用;
(3)混凝土掺和料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凝灰岩石粉、脱硫灰渣和活性激发剂按质量份数比均匀混合后,投入研磨装置中研磨,同时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表面改性剂喷入研磨装置内研磨,直至粉体的比表面积≥450m2/kg时停止研磨,即得到混凝土掺和料。
进一步,所述研磨装置为球磨机。
一种混凝土,含有水泥和掺合料,所述掺合料为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掺和料。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掺合料的质量占水泥质量的1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6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