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装配纠偏式预应力纤维片材张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6774.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波;汪志昊;裴松伟;李晓克;范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装配 纠偏 预应力 纤维 片材张拉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组合装配纠偏式预应力纤维片材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拉端锚具、张拉反力架、张拉导杆(7)、张拉挡板(12)和千斤顶(11);
预应力纤维片材(1)右端夹持在张拉端锚具内,张拉导杆(7)沿左右水平方向平行设有两根,张拉端锚具、张拉反力架和张拉挡板(12),自左向右依次穿套在两根张拉导杆(7)上,张拉导杆(7)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左锁紧螺母(2)和右锁紧螺母(13),左锁紧螺母(2)右端与张拉端锚具左端面接触,右锁紧螺母(13)左端与张拉挡板(12)左侧表面接触;千斤顶(11)的本体和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张拉反力架右端和张拉挡板(12)左侧表面顶压配合;张拉端锚具和张拉挡板(12)之间设有位于千斤顶(11)下方的纠偏机构;
张拉端锚具右侧和张拉反力架左侧之间对应设置有锚固连接结构;
张拉反力架包括连接板(21)、固定板(17)和承压板(18),连接板(21)的前部和后部沿左右水平方向均设有一条用于穿设张拉导杆(7)的右导向孔(16),连接板(21)通过第二高强螺栓(10)固定连接在土木工程结构梁的下表面,固定板(17)的右端边沿与承压板(18)的上端边沿固定连接构成的L型板状结构,固定板(17)通过第三高强螺栓(22)固定设置在连接板(21)的下表面,承压板(18)的右侧表面与千斤顶(11)的活塞杆端部顶压配合;
纠偏机构包括张拉偏心调节杆(24)、左调节螺母(25)、右调节螺母(26)、螺旋压簧(27)和挡块(28),张拉偏心调节杆(24)平行于张拉导杆(7),张拉偏心调节杆(24)右端穿过张拉挡板(12),右调节螺母(26)螺纹连接在张拉偏心调节杆(24)右端并与张拉挡板(12)右侧面接触,张拉偏心调节杆(24)左端穿过承压板(18),螺旋压簧(27)和挡块(28)均套设在张拉偏心调节杆(24)上,左调节螺母(25)螺纹连接在张拉偏心调节杆(24)左端并与挡块(28)左端面接触,螺旋压簧(2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挡块(28)右端面和承压板(18)左侧面顶压配合;
张拉端锚具包括U型板(19)、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预应力纤维片材(1)右端夹持在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之间,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之间通过若干个阵列布置的第一高强螺栓(5)紧固连接,U型板(19)的开口端水平向右设置,U型板(19)的前部和后部沿左右水平方向均设有一条用于穿设张拉导杆(7)的左导向孔(3),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位于U型板(19)内,U型板(19)的U型内壁开设有U型定位槽(23),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的左侧边沿、前侧边沿和后侧边沿分别位于U型定位槽(23)内,U型板(19)的中部上侧面开设有用于穿过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凹槽(20),上锚固板(14)下表面和下锚固板(15)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条防滑齿纹,每条防滑齿纹的长度方向均与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长度方向垂直,防滑齿纹深为0.5mm,相邻两条防滑齿纹间距为4.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装配纠偏式预应力纤维片材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锚固连接结构包括一组腰型孔(6)和一组带内攻丝的圆孔(8),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的左侧边沿对齐,上锚固板(14)的长度小于下锚固板(15)的长度,一组腰型孔(6)自前而后开设在下锚固板(15)的右侧部,每个腰型孔(6)的长度方向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一组圆孔(8)自前而后开设在连接板(21)左侧部,每个腰型孔(6)均与一个圆孔(8)左右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装配纠偏式预应力纤维片材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纠偏机构设置有两套,两套纠偏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螺旋压簧(27)的刚度系数,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装配纠偏式预应力纤维片材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纠偏机构设置有两套,两套纠偏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螺旋压簧(27)的刚度系数综合考虑纤维片材、张拉导杆(7)与张拉偏心调节杆(24)的变形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拉装置的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截取预应力纤维片材(1):根据土木工程结构梁的长度裁剪合适长度的预应力纤维片材(1),预应力纤维片材(1)尺寸规格为:宽度50mm、厚度1.4mm;
2)、加工制作张拉端锚具的U型板(19)、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上锚固板(14)的长度为220mm,下锚固板(15)的长度为240mm,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的厚度均为12mm;
加工制作张拉反力架的连接板(21)、固定板(17)和承压板(18),张拉反力架的固定板(17)和承压板(18)构成的L型板状结构一体折弯而成;
加工制作两根张拉导杆(7),张拉导杆(7)直径与长度分别为12mm、1m;
加工制作纠偏机构的张拉偏心调节杆(24)和挡块(28);
3)、使用固定锚具将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左端夹持到土木工程结构梁的左侧下表面;将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左端放置到张拉端锚具的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之间,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表面的防滑齿纹增强与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紧固摩擦力,拧上第一高强螺栓(5)使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夹紧预应力纤维片材(1),把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由U型板(19)右端敞口处向左推入到U型定位槽(23)内,预应力纤维片材(1)穿过预应力纤维片材(1)中部上侧的凹槽(20);
然后安装张拉反力架:对于张拉反力架位置的确定,设定对预应力纤维片材(1)施加预应力值为极限强度的30%,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伸长率1.7%,通过计算得出预应力纤维片材(1)实际伸长量为,以张拉端锚具靠近千斤顶(11)的一端起始位置,沿向右张拉方向测量出5.1cm,该位置即为张拉反力架的安装位置,先使用第二高强螺栓(10)把连接板(21)固定连接在土木工程结构梁的下表面,然后再使用第三高强螺栓(22)把固定板(17)固定设置在连接板(21)的下表面;
4)、安装张拉端动力驱动机构:将两根张拉导杆(7)穿到左导向孔(3)和右导向孔(16)内,再把张拉挡板(12)穿到两根张拉导杆(7)右端,将千斤顶(11)放置在承压板(18)与张拉挡板(12)之间,在两根张拉导杆(7)的左端拧上左锁紧螺母(2),在两根张拉导杆(7)的右端拧上右锁紧螺母(13);
5)、安装纠偏机构:将两根张拉偏心调节杆(24)穿到张拉挡板(12)和承压板(18)之间,先在张拉偏心调节杆(24)的右端拧上右调节螺母(26),再依次把螺旋压簧(27)和挡块(28)依次套到张拉偏心调节杆(24)上,在张拉偏心调节杆(24)的左端拧上左调节螺母(25),调整螺旋压簧(27)两端分别与挡块(28)右端面和承压板(18)左侧面的顶压力;
6)、张拉预应力纤维片材(1):千斤顶(11)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液压站,驱动千斤顶(11),千斤顶(11)顶推张拉挡板(12),张拉挡板(12)通过张拉导杆(7)带动张拉端锚具的U型板(19)向右移动,上锚固板(14)和下锚固板(15)在U型板(19)的U型定位槽(23)的限位下随着U型板(19)同步向右移动,在螺旋压簧(27)两端对挡块(28)右端面和承压板(18)左侧面的顶压作用下,使千斤顶(11)的中心线始终与张拉导杆(7)保持平行,避免在张拉过程中张拉导杆(7)发生偏心受力产生弯曲变形对纤维片材施加预应力值造成影响,从而实现对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张拉,张拉过程中发现张拉端锚具的下锚固板(15)上的一组腰型孔(6)覆盖在张拉反力架的固定板(17)上的一组圆孔(8)时,查看液压站上的液压表读数并同步对千斤顶(11)进行加压或卸载来微调拉力值,校对无误后即完成对预应力纤维片材(1)的预应力施加;
7)、固定张拉端锚具:保持千斤顶(11)处于持荷状态,照准张拉端锚具上预留的腰型孔(6)与连接板(21)上的圆孔(8)重合位置,使用第四高强螺栓与圆孔(8)进行连接,拧紧第四高强螺栓后,腰型孔(6)内的多余部分用U形键填充,完成对张拉端锚具的固定,然后卸载并拆除千斤顶(11)、U型板(19)、张拉导杆(7)、纠偏机构和张拉挡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67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