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墙体系的施工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7307.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盛画世纪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6 | 分类号: | E04B2/06;E04B2/0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刘羽波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木砖 施工方式 相邻积木 同一列 墙体 竖直 安装固定 竖直侧面 粘结剂 侧板 墙面 粘结 砖列 地板 两边 | ||
一种建墙体系的施工方式;包括下列步骤:一、同一列积木砖的安装,从下往上依次进行,从第三块积木砖开始,每块积木砖与前一块积木砖之间的安装固定都按照第二块积木砖与第一块积木砖之间的安装步骤进行;二、相邻一列的积木砖安装,在已安装的相邻积木砖列的竖直侧面上安装竖直U型槽体Ⅱ,再从下往上依次安装积木砖,安装步骤与上述同一列积木砖的安装步骤相同;所建墙体在两面竖直墙面之间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逐列安装。相邻积木砖通过其对应侧边上凹槽插入两边侧板内,即实现了两积木砖之间的安装,无需再通过其他粘结剂将积木砖与墙体或地板粘结,安装简单方便,强度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墙体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墙体系的施工方式。
背景技术
传统砖体安装方式为采用水泥和砂浆将砖体固定在墙体上,这种方式程序复杂,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采用大量的水泥和砂浆,浪费材料,且砖体与墙体固定在一起,安装在墙体上以后,无法进行二次使用,房屋重新装修时,砖体、水泥和砂浆将成为大量的建筑垃圾;另一方面,由于水泥和砂浆质量重,对于楼房承重量造成了考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砖体安装复杂、需要技术工人操作、砖体不能重复使用、墙体称重大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瓷砖可重复使用以及可提高安装质量和效率的建墙体系及其施工方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墙体系的施工方式;包括下列步骤:
一、同一列积木砖的安装,从下往上依次进行,其中:(1)安装第一块积木砖,在竖直墙面上安装竖直U型槽体Ⅰ,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的槽口向外;在与所述竖直墙面交接的水平地面上安装水平U型槽体Ⅰ,所述水平U型槽体Ⅰ的槽口向上,且其侧端面抵住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的边侧板的外端面,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和水平U型槽体Ⅰ形成90度直角;将第一块积木砖相邻的边侧面和底侧面上的卡装槽分别插入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和水平U型槽体Ⅰ固定;
(2)安装第二块积木砖,在第一块积木砖的上侧面安装水平U型槽体Ⅱ,所述水平U型槽体Ⅱ的槽口向上,且其端侧面抵住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的边侧板的外端面;
将L型角码的一个侧板放置在所述水平U型槽体Ⅱ内,与该侧板呈90度夹角的另一侧板贴靠于竖直U型槽体Ⅰ的槽底,再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将L型角码的两个侧板分别固定在竖直U型槽体Ⅰ和水平U型槽体Ⅱ内;
将第二块积木砖相邻的底侧面和边侧面上的卡装槽分别插入所述竖直U型槽体Ⅰ和水平U型槽体Ⅱ内固定;
(3)从第三块积木砖开始,每块积木砖与前一块积木砖之间的安装固定都按照第二块积木砖与第一块积木砖之间的安装步骤进行;
二、相邻一列的积木砖安装,在已安装的相邻积木砖列的竖直侧面上安装竖直U型槽体Ⅱ,再从下往上依次安装积木砖,安装步骤与上述同一列积木砖的安装步骤相同;
所建墙体在两面竖直墙面之间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逐列安装。
优选的,还包括设门工序,通过设门工序在所建墙体上对需要安装门体的位置进行留空,所述设门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建墙体规划安装门体的留空位置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左侧积木砖列和右侧积木砖列,所述左侧积木砖列和右侧积木砖列分别通过若干积木砖、U型槽体和L型角码依靠与各自相邻的积木砖列,按照步骤一(2)和步骤一(3)依次向上安装,以得到高度与所需安装的门体的高度相当的左侧积木砖列和右侧积木砖列,而左侧积木砖列和右侧积木砖列间隔的水平距离与门体的宽度相当;
b)将门楣U型槽体横跨固定在所述左侧积木砖列和右侧积木砖列的上侧面,所述门楣U型槽体的开口向上,且其长度与所述左侧积木砖列的最左端和右侧积木砖列的最右端之间的水平距离相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盛画世纪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盛画世纪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7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