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7635.7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魁星;杨磊;郑晓峰;孙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则武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泵热水器 变频 辅助加热 加热模式 电加热棒 调用指令 环境参数 热泵系统 电热棒 双源 加热 用户输入指令 变频压缩机 调用条件 加热水量 加热水箱 用户触发 用户体验 自动判断 可变速 智能化 风机 水箱 | ||
1.一种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所述变频热泵热水器设有用于加热水箱内水的热泵系统,包括变频压缩机、可变速风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对水箱内水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棒,所述控制方法在用户触发调用指令和/或依据环境参数自动判断满足调用条件时,控制电加热棒执行调用指令开始工作进行辅助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频热泵热水器具有双源加热模式,变频热泵热水器接收用户通过线控器触发的双源加热模式调用指令,控制热泵系统和电加热棒共同进行加热工作,令电加热棒辅助热泵系统进行双源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频热泵热水器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结合接收到的双源加热模式调用指令,判断并控制电加热棒执行/等待执行辅助加热;当所述环境参数不符合双源模式调用指令所对应的设定值时,电加热棒等待环境参数符合调用指令所对应的设定值时才执行辅助加热;
优选的,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对室外管温、水箱水温、环境温度、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中的任一或组合进行检测的检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频热泵热水器对变频压缩机、可变速风机及电加热棒的工作状态进行变换组合产生至少四种加热模式,包括双源速热模式、变频速热模式、普通加热模式和超级节能模式,其加热效率依次降低;所述双源速热模式为变频压缩机高频运行,可变速风机高速运转,电加热棒加热;所述变频速热模式为变频压缩机高频运行,可变速风机高速运转;所述普通加热模式为变频压缩机中频运行,可变速风机中速运转;所述超级节能模式为变频压缩机低频运行,可变速风机低速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变频热泵热水器接收来自线控器的触发/切换加热模式调用指令,再结合当前的环境参数,调取已存储的控制参数,对所述至少四种加热模式进行调取/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热模式通过线控器触发且变频热泵热水器环境参数符合触发条件时,热泵热水器的变频压缩机、可变速风机和电加热棒以所选加热模式对应的控制参数进行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变频热泵热水器接收到加热模式调用指令时,水箱水温已达到设定温度,则变频热泵热水器不执行当前的加热模式调用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中储存有每种加热模式对应的设定温度,当水温即将达到所选定加热模式对应的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方法对应调整工作状态,降低压缩机频率、减小风机装速并控制电加热棒停止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线控器发出加热模式调用指令,主控制器接收指令并对环境参数进行判断,当环境参数符合当前的调用条件时,执行步骤S2;
S2、主控制芯片执行接收到的指令,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参数,调取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控制参数对变频热泵热水器进行调整控制,执行步骤S3;
S3、当水温即将达到线控器设定温度时,主控制芯片将对变频热泵热水器进行控制,降低其加热效率,直至完成本次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变频热泵热水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当环境参数不符合当前的调用条件时,则等待条件满足再执行加热模式调用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76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