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8314.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3/66;B60L5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锂电池 智能 监控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主控制器模块、检测模块、电池箱,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电压检测、温度采集、漏电检测、内阻检测电路和SOC值,用于检测每个电池组的电流、电压、温度、漏电情况、电池内阻和SOC值,并将这些信息汇总通过CAN总线传输给分控制器模块,若主控制器模块包括充放电均衡控制模块、阈值判断模块、报警模块、定位模块和充电桩探测模块针对电池组进行监控管理,并根据用电量和续航能力估算附近的充电桩,避免电动汽车因没电而滞留在路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对象是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存在下面缺点,如存储能量少,串并联使用引起的问题、安全性、电池电量估算困难等,电池的性能是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电池特性亦相差很大。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就是为了能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过充过放,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提高整车的续航能力。目前,电池管理系统在功能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度,但采集的速度及精度还是不理想,各别部分采用DSP数字处理器来采集电压,虽然采集的精度提高了,但制造成本比较大,很难推广。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组由多节单体电池串联组成,总电压一般在12~400V。如果不对蓄电池组进行安全监控和有效管理,将会使蓄电池组内单体之间的差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增大,导致电池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单体过充、过放、过流及电池组环境温度过高等一系列故障,造成整个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缩减。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报废、爆炸等。而由于电动汽车电源自身的特殊性,没有一个合理可靠的电源使用计量方法,如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源电量不足需要充电,而又不能快速的找到充电桩,给司机带来了许多不便,阻碍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针对电池组进行监控管理,并根据用电量和续航能力估算附近的充电桩,避免电动汽车因没电而滞留在路途中。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主控制器模块、检测模块、电池箱,所述主控制器模块包括若干个分控制器模块,所述电池箱包括与分控制器模块设置相同数量并一一对应的若干电池组,每个电池组设有一个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电压检测、温度采集、漏电检测、内阻检测电路和SOC值,用于检测每个电池组的电流、电压、温度、漏电情况、电池内阻和SOC值,并将这些信息汇总通过CAN总线传输给分控制器模块,若干分控制器模块通过CAN总线与主控制器模块通信,所述主控制器模块包括充放电均衡控制模块、阈值判断模块、报警模块,通过总线与显示单元通信,所述主控制器模块上还包括定位模块和充电桩探测模块,所述定位模块通过GPS定位,将位置信息传输给显示单元,所述充电桩探测模块通过阈值判断计算出距离最近的充电桩,并规划最优路线,所述显示单元为汽车仪表或者远程控制终端。
进一步,所述检测模块中还包括电量消耗预判模块,通过计算行车里程计算得到平均的用电量,所述电流检测、电压检测和温度采集得到实际的用电数据,所述的漏电检测是采用将预判用电量和实际用电量进行比较,超出一定数值,则显示电池组漏电,检测发生漏电情况时,分控制器模块会将电池组的编号发送至主控制器模块,并由显示单元显示,同时发出警报。
进一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设置在电池组的外壁和底部,采用热敏电阻或者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主控制器模块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入城市充电桩局域网,通过访问后台服务器数据判断最近距离的空闲充电桩。
进一步,所述电量消耗预判模块计算预判用电量时,将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数据作为变量之一,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计算得到的预判用电量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电(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