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动火车站、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及二者的组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8699.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伟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4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 火车站 与其 配套 轨道 网络 二者 组合 系统 | ||
1.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流动火车站,流动火车站为一可运行在配套轨道网络上的移动式火车站,与过往的列车及配套的轨道网络配合,可完成旅客的接送,在疏散下车乘客到轨道网络各站点的同时,收集需要乘火车旅行的乘客,完成旅客进站,进而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与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的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的对应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在列车运行中实现上下车旅客的交换;然后,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的过往列车继续向前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与其配套的轨道网络的各站点,达到疏散下车乘客的目的;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轨道网络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与下一辆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进入配套的轨道网络的相应轨道,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列车时间表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火车站及其配套轨道网络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配套的轨道网络包括主轨道和副轨道,还可再包括城市轨道;主轨道、副轨道和城市轨道三者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连通轨道互联在一起;主轨道与铁路主干线相通,并作为铁路主干线的一部分,可使来自各方向的主干线列车通过主轨道与流动火车站交汇对接,完成不停车交换乘客;副轨道与主轨道间隔一定距离并行布置,并行布置的目的就是帮助运行在副轨道上的流动火车站实现与运行在主轨道上的来自主干线的过往列车会合,且在同步同速并行运动中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城市轨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流动火车站将下车的乘客从副轨道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并与此同时,收集城市轨道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其主要运行原理为:在铁路控制系统的统一调度下,流动火车站按照指令及时以一定的速度在既定的时间运行在副轨道上,并与主干线上开来的及时到达主轨道的过往列车及时准确地在设定的会合点会合并行,通过相互协调使二者对应的上下客车厢的车门正对,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同步同速并行前进,同时在相互正对的上下客车门之间建立起人行连接通道,从而将二者之间对应的上下客车厢连通,进而通过该连接通道迅速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之后,连接通道被收起,主干线过往列车继续运行奔向下一站,而流动火车站则运载下车的旅客通过副轨道与城市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并将下车的乘客输送到城市轨道网络的各站点;与此同时,流动火车站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完成旅客的进站;之后,流动火车站再根据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城市轨道与副轨道之间的连通轨道准时进入副轨道,与及时到达主轨道的主干线过往列车进行对接,完成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对于终到列车,该终到列车可不必与流动火车站对接而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按照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连通轨道从主轨道上进入城市轨道网络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并按照时间安排收集沿线各站点需要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准备返程;始发列车则可以在铁路控制系统的指令下,通过连通轨道进入主轨道上开始旅程;副轨道也可以作为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修建,从而使流动火车站既能通过副轨道完成与主干线过往列车之间的上下车旅客的交换,还可以通过副轨道完成下车旅客的疏散及上车旅客的收集,从而代替并省去上述城市轨道以节约轨道投资;作为特例,对于仅有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而没有过往列车的车站,该轨道网络也可以不必设置副轨道,终到列车和始发列车直接作为流动火车站使用,直接通过主轨道和城市轨道及二者之间的连通轨道完成旅客的上下车并疏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伟,未经朱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6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DAS产品在实线车道偏离的报警方法
- 下一篇:窄体单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