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膨胀开关阀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9731.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伟;黄健;陈雪峰;叶梅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F16K31/06;F16K27/02;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 连通 进口和出口 膨胀开关 间隔设置 热泵系统 同轴线 阀体 断开 制冷剂充注量 压缩机回油 管路连接 集成安装 节流膨胀 控制功能 内部流道 通断控制 同一阀体 直接连通 节流孔 阀本 冷剂 进口 出口 应用 生产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膨胀开关阀,包括阀体(500),该阀体上形成有进口(501)、出口(502)以及连通在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内部流道,内部流道上安装有同轴线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阀芯(503)和第二阀芯(504),第一阀芯(503)使得进口和出口直接连通或断开连通,第二阀芯(504)使得进口和出口通过节流孔(505)连通或断开连通。这样,通过在同一阀体的内部流道上集成安装同轴线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能够实现冷剂的通断控制或节流膨胀控制功能,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安装,且当本公开提供的膨胀开关阀应用于热泵系统时,可以简化管路连接降低成本,并且减少整个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便于压缩机回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阀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膨胀开关阀。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中有时需要控制制冷剂节流降压或者只通过不节流,而现有的电子膨胀阀只能控制制冷剂节流或者不通过。为满足热泵系统的这种需求,现有技术要用到电子膨胀阀和电磁开关阀并联的结构。这种结构需要用到两个三通接头、六根管路,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安装。当电磁阀关闭,使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进口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电子膨胀阀出口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由于管路是连通的,所以电磁阀的进出口也分别跟电子膨胀阀进出口的制冷剂状态一致,电磁阀进出口的制冷剂压力温度不一样,容易对电磁阀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坏。另外,由于管路比较多,会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提高成本。热泵系统在低温下工作时,压缩机回油会比较困难,这种复杂的结构还会不利于热泵系统的回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开关阀,该膨胀开关阀能够实现对流经媒介的通断控制和节流控制两种功能,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膨胀开关阀,包括阀体,其中,该阀体上形成有进口、出口以及连通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上安装有同轴线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使得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直接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得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通过节流孔连通或断开连通。
可选地,所述内部流道包括分别与所述进口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阀芯配合的第一阀口,所述节流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流道上以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阀芯配合的第二阀口,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交汇于所述第二阀口的下游并与所述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口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流道同轴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进口通过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侧壁上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进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均位于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同轴线地开设在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沿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阀口同轴布设以可选择地封堵或脱离所述第一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芯沿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阀口同轴布设以可选择地封堵或脱离所述第二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阀杆和连接在该第一阀杆端部的第一堵头,该第一堵头用于密封压靠在所述第一阀口的端面上以封堵所述第一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阀杆,该第二阀杆的端部形成为锥形头结构,所述第二阀口形成为与该锥形头结构相配合的锥形孔结构。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形成所述内部流道的阀座和安装在该阀座上的第一阀壳和第二阀壳,所述第一阀壳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二阀壳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一阀芯从所述第一阀壳延伸至所述阀座内的所述内部流道,所述第二阀芯从所述第二阀壳延伸至所述阀座内的所述内部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9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