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热穿管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1549.3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5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涂益友;潘盛佳;袁孟琪;蒋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19/04 | 分类号: | B21B19/04;C21D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管 成型 双相不锈钢 钢材 晶粒 结构稳定 内部组织 应力变化 管材 管体 两相 流变 保温 加热 冷却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热穿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钢材加热至950~1100℃的穿管温度后,再以0.01~10m/s的速率进行穿管成型;将成型后的管材在穿管温度下保温20~100s,然后进行冷却。S32750双相不锈钢采用本发明的穿管工艺进行穿管成型,首先,钢材在进行穿管时,管体流变更为平稳,各处的应力变化较小,更适合实际生产;其次,钢材在穿管成型后,其内部组织晶粒更小,两相分布更为均匀,使得成型后钢材晶间结构稳定,强度和韧性由此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工艺,尤其涉及一种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热穿管工艺。
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综合了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特点,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焊性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与铁素体型、奥氏体型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相并列的一类钢种。
21世纪也是海洋世纪,2035年海上油田产量将占总产油量90%。海洋油气开采将向深海、远海及海况恶劣区域开展,传统碳钢及奥氏体钢管难以满足其要求,这将大大增加对高耐蚀、高强度的大口径海底油气的管道输送管的需求。要满足海洋工程耐蚀管材的使用,和原有普通管材相比,均一性和设计的安全系数优于焊管;屈服强度、点腐蚀系数比奥氏体不锈钢管提高一倍;热线膨胀系数与海洋平台主材——碳钢接近,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匹配性等性能特点。但在其实际工业生产中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热变形过程中双相组织难以协调,热穿管易开裂和强度高,冷拔成型困难,且管壁表面和芯部组织不均匀。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S32750双相不锈钢热变形过程中组织、机械性能均匀性以及成型后强度和韧性的的热穿管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S32750双相不锈钢的热穿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材加热至950~1100℃的穿管温度后,再以0.01~10m/s的穿管速率进行穿管成型;
(2)将成型后的管材在穿管温度下保温20~100s,然后进行冷却,以减少钢材内部脆性相的析出,以避免由于脆性相的析出导致的钢的韧性及耐局部腐蚀性能下降。
进一步的,在进行上述步骤(1)之前,可以先将钢材加热至1150~1250℃(该温度为固溶温度),并保温30~60min(该时间为固溶保温时间),该步骤的固溶处理使得合金中各种相溶解更加充分,从而强化固溶体,消除应力与软化,提高钢材的韧性及抗蚀性能,以便后续加工或成型;保温后,再将钢材降温至步骤(1)中所述的穿管温度,便可直接进行穿管成型。其中该步骤中加热和降温过程中尽量实现均匀加热或降温,避免出现待热、待时现象,使得钢材在加热或降温时各局部区域的温度差更小,继而材料组织差异更小,更加有利于后续热穿管的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热穿管温度优选为1025~1075℃,在其它工艺条件和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以该温度做为穿管温度进行穿管成型,其成型后的两相晶粒度大小和比例分布都明显更为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穿管工艺采用单道次穿管,且穿管速率优选为0.1~5m/s,更进一步优选为0.5~1.5m/s,其中,所述穿管成型应当在匀速条件下进行。因为单道次穿管和多道次穿管相比效率高,并节约成本,同时,多道次穿管由于穿管过后为形变组织,不经过处理进行二次穿管会加大穿管难度并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在其它工艺条件和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采用0.5~1.5m/s的速率进行穿管成型,在保证实际生产效益的前提下,其成型过程中,管体流变平稳,成型后晶粒度分布较为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由于将成型后的管材在穿管温度下保温100s时,两相组织中铁素体比例已出现增大的趋势,所以该保温时间优选20~80s。
步骤(2)中的冷却优选用水淬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1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