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环保透水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1936.7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6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鸿;陈必松;陈尚霖;聂秋林;郑文元;胡宗辉;罗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源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38/00;C04B18/14;B28B11/24;B32B13/00;B32B1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06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环保透水砖 工业冶炼 胶结材料 减水剂 镍铁 废渣 着色剂 钢渣 成本经济 分层铺装 钢渣颗粒 加压成型 绿色环保 人行步道 制砖工艺 粗集料 透水砖 细集料 渣颗粒 重量份 海绵 破碎 养护 校园 公园 广场 应用 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环保透水砖的方法。该环保透水砖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钢渣颗粒粗集料40~80份,镍铁渣颗粒细集料5~30份,特种胶结材料5~40份、着色剂0.2~1.2份、减水剂0.1~0.5份、水1‑20份。制砖工艺分为:破碎筛分、特种胶结材料制备、混合搅拌、加入减水剂、分层铺装、加压成型、碳透养护。本发明充分利用钢渣和镍铁渣的特性,制备目前建设海绵城市必备的透水砖,具有成本经济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校园及人行步道等场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环保透水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金属冶炼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而金属冶炼过程必然会产生冶炼废渣。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但是钢渣的利用率不足30%。镍铁渣是目前我国的第四大工业废渣,而目前大部分应用于井下填充,利用率很低。面对钢渣和镍铁渣的大量堆积,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压力,而冶炼企业则无法持续有效的发展。为了提高炉渣和镍渣的利用效率,首先必须寻找出一条适合它们的、新的利用技术途径。
传统工艺中,透水砖是采用矿渣废料、废陶瓷为原料,经两次成型,高温烧成,是绿色环保产品。本发明就是利用工业冶炼废渣中的钢渣和镍铁渣制备环保透水砖,专门用以生产低碳建筑材料,这将为工业冶炼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排放及其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环保透水砖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性能优异,有利于推广其在低碳建筑制品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的环保透水砖,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钢渣颗粒粗集料40~80份、镍铁渣颗粒细集料5~30份、特种胶结材料5~40份、着色剂0.2~1.2份、减水剂0.1~0.5份、水1-20份。
一种利用工业冶炼废渣制备的环保透水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筛分:按照配方比例将钢渣颗粒粗集料、镍铁渣颗粒细集料进行破碎,并筛分出级配为5~8mm的钢渣颗粒粗集料,及级配为0.630~4.750mm的镍铁渣颗粒细集料;
(2)特种胶结材料制备:按原料配比将炉渣、镍渣和添加剂进行混合均化后制得特种胶结材料;
(3)混合搅拌:将钢渣颗粒粗集料、镍铁渣颗粒细集料、特种胶结材料、着色剂根据建工标准JGJ 55-2011按底层、面层配比分别进行混合;
(4)加入减水剂:将减水剂与水混合,加入到步骤(3)底层和面层混合物中分别搅拌90~120s;
(5)分层铺装:将步骤(4)得到的底层混合料填装到模具的5/6后,再将面层混合料填装至满模;
(6)加压成型:将步骤(5)中得到的混合料在5~10MPa的压力下加压15分钟成型;
(7)碳透养护: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料在湿度60±5%rh,温度20±5℃的室内放置3天后脱模,脱模后的试件在50℃条件下蒸养1d,然后放入20±2%CO2环境中养护10天。
所述钢渣颗粒粗集料来自工业冶炼废渣,粒径为5~8mm。
所述镍铁渣颗粒细集料来自工业冶炼废渣,粒径为0.630~4.750mm。
所述的特种胶结材料由40-90wt%炉渣粉,5-60wt%镍铁渣粉和1-10wt%添加剂组成。
所述炉渣粉是钢铁企业排放的废渣粉磨而成的,其CaO和MgO总含量≥50wt%,比表面积为300-500m2/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源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源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1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稳定装置
- 下一篇:风道出风控制结构及风冷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