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低温无模板制备中空硫化铟微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1981.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邢彦军;朱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5/00 | 分类号: | C01G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铟 中空 微球 加热反应 模板制备 常压 常压开放体系 规模化生产 水溶液混合 壁厚可控 磁力搅拌 分散性好 工艺过程 环境友好 粒径均匀 硫代酰胺 溶剂热法 微波辅助 形状均一 水热法 产率 可用 铟盐 制备 添加剂 过滤 冷却 微波 清洗 节约 能源 开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压低温无模板制备中空硫化铟微球的方法,磁力搅拌条件下,将铟盐水溶液和硫代酰胺水溶液混合,调节pH值,然后在微波开放体系中加热反应,冷却,过滤,水洗,冷冻干燥,即得。本发明无需模板,一次反应可直接得到产物,反应中途无需其他添加剂;制备得到的中空硫化铟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尺寸大小和壁厚可控,形状均一,稳定性高;加热反应采用微波辅助方法在常压开放体系中进行,避免了水热法或者溶剂热法必须使用的高温和高压,安全性高,节约能源;方法及工艺过程简单,环境友好,反应在水相中进行,产物易于分离和清洗,产率高,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硫化铟微球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压低温无模板制备中空硫化铟微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化铟In2S3是一种直接的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度为2-2.2eV,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光电、热电性能。In2S3现已被应用于光学和电学设备,如光伏太阳能电池、光电导体、超离子导体、锂离子电池。
目前对In2S3材料的研究比较热门,制备的In2S3产物也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包括有纳米颗粒状、棒状、带状、管状和中空微球等。中空微球的合成多采用模板法,如Gao等以水合肼还原DMSO生成的二甲硫醚为硫源和软模板,采用水热法在180℃反应48小时,制备得到半壳结构的硫化铟(Gao,Nanotechnology,2006,17,320–324)。
无模板法制备中空硫化铟微球的方法也有报道,如Y.Liu等使用两步法制备中空硫化铟微球:首先使用二硫化碳(CS2)为硫源,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180℃反应12小时,之后反应液在添加一定量硫脲后继续采用溶剂热法在180℃反应12小时,最终得到中空微球(Y.Liu,et al,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101,362–366);X.Cao等首先使用硫脲为硫源制备硫化铟胶体,之后将硫化铟胶体分散于苯中,采用溶剂热法在180℃反应24小时,制备得到中空硫化铟微球(X.Cao et al,Colloids and SurfacesA:Physicochem.Eng.Aspects,2007,297,183–190);邵绍峰等使用硫脲为硫源,以氨基酸为生长抑制剂,采用水热法在180℃反应72小时后,制备得到具有多级纳米结构的In2S3空心微球(邵绍峰等,物理化学学报,2009,25,411-416);L.Liu等使用硫脲为硫源,以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在150℃反应24小时,制备得到中空硫化铟微球(L.Liu,et al,Cryst.GrowthDes.,2009,9,113-117);S.Rengaraj使用氨基硫脲为硫源,以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180℃反应10-24小时,得到中空硫化铟微球(S.Rengaraj,et al,Langmuir,2011,27,5534–5541);Nayak等使用胱氨酸为硫源,在草酸存在下采用水热法在150℃反应30小时,得到中空硫化铟微球(Nayak,et al,CrystEngComm,2014,16,8064);Shi等使用硫脲为硫源,采用水热法在165℃反应24小时,得到中空硫化铟微球(Shi,et al,RSC Adv.,2014,4,17245–17248)。
以上这些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水热法或者溶剂热法采用小型水热反应釜等高压设备,工艺复杂,一次性制备量少,难于批量生产;其次,反应体系须加热到150-180℃,存在一定危险性,耗时(10-24小时),能源消耗大;第三,部分硫源毒性大,二硫化碳易挥发,且具有细胞毒作用,氨基硫脲为剧毒物质,要求生产设备密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为相关生产造成阻碍。第四,合成过程中多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等,易燃烧,部分具有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1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