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3679.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德;刘凤巧;刘博;刘桂龙;赵玉明;马斌;陈银;徐冬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贝 海湾 杂交 后代 母本 来源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是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差异性而设计的标记引物mtDNA‑Z,分别由左端引物序列mtDNA‑Z‑F:5’‑TATGAGGTGTCCCCCAAGTC‑3’和右端引物序列mtDNA‑Z‑R:5’‑ACTGGCAGACAAACAAATCGT‑3’组成,以提取的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扇贝的DNA为模板,并利用该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若在近460bp处有PCR特异性条带出现,则确定母本线粒体基因来源为紫扇贝,若在近460bp处无PCR特异性条带出现,则确定其母本线粒体基因来源为海湾扇贝,本发明排除了核基因组DNA的影响,无需单独提取线粒体DNA来进行鉴定,因此可以快速高效的鉴定出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的亲本来源,方法简便,周期时间短,可大批量进行,为确保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和确证后代的谱系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扇贝杂交育种的后裔鉴定技术,尤其是涉及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自1982年从美国引进以来,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是近年来出现的种质退化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扇贝养殖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是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优良经济贝类,大小中等,广泛养殖于智利和秘鲁,并使智利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扇贝养殖大国。为了改善海湾扇贝的种质,提高扇贝养殖业的经济产量,王春德等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紫扇贝并与海湾扇贝成功杂交,培育出生长优势极其显著的两种杂交子一代,即紫海杂交扇贝(紫扇贝卵子×海湾扇贝精子)和海紫杂交扇贝(海湾扇贝卵子×紫扇贝精子)(王春德等,2009;Wang et al,2011)。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均为雌雄同体的动物,在繁育时两种扇贝均同时排放精子和卵子,在育种实践中存在着精子或卵子污染的问题,为确保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并确证后代的谱系,经常需要确定某一后代是否为真正的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来源,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方法来快速鉴定其亲本来源尤其是母本来源。
利用来自核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如微卫星标记)鉴定方法虽然也可以用来鉴定杂交后代是否为真正的杂交种,但是无法辨别其父母本来源,导致杂交后代谱系混乱、难以对优良的品系进行筛选等问题,而且在杂交试验中发现,用作杂交的母体不同,其杂交子一代性状的表现也不同,有的甚至完全表现为母体的性状,因此快速鉴定杂交扇贝的母本来源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差异性而设计的标记引物,并利用该标记引物序列鉴定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的来源,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研究已发现,线粒体基因组严格遵循母系遗传规律,且缺少基因重组,杂交后代的线粒体必定来自其母本,因此通过鉴定其线粒体DNA的来源就可以确定杂交种的母本来源。本发明根据海湾扇贝和紫扇贝线粒体基因组差异性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以便通过PCR方法鉴定杂交后代线粒体基因的类型,从而实现快速鉴定杂交扇贝的母本来源。
本发明基于以下构思:已有研究表明,扇贝的线粒体基因组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即后代的线粒体基因与其母本线粒体基因型完全相同,而与父本的线粒体基因型无关;具体到海湾扇贝和紫扇贝均为Argopecten属的近缘种,虽然其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相似性高达82.34%,但仍可以根据两者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少许差异设计出特异的引物,从而区分杂交后代线粒体基因的来源,为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或保障。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紫扇贝、海湾扇贝与杂交后代母本来源的鉴定方法,所用标记引物为mtDNA-Z,分别由左端引物序列mtDNA-Z-F:5’-TATGAGGTGTCCCCCAAGTC-3’和右端引物序列mtDNA-Z-R:5’-ACTGGCAGACAAACAAATCGT-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3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