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LED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3851.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1V29/502 | 分类号: | F21V29/502;F21V29/75;F21V29/83;F21V29/89;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led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片结构,特别是大功率LED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作为新一代固态光源,具有寿命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显示!照明领域中随着科技发展,先进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半导体生产中,以使LED的发光效率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LED的核心部分是PN结,注人的电子与空穴在PN结复合时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但是并不是所有转换的光能都够发射到LED外,它会在PN结和环氧树脂硅胶内部被吸收片转化热能这种热能是对灯具产生巨大副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散热,会使LED内部温度升高,温度越高,LED的发光效率越低,且LED的寿命越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LED晶片立刻失效,所以散热仍是大功率LED应用的巨大障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大功率LED散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功率户外LED灯的散热问题,解决了困扰LED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最外侧的外壁、设置在基座上的散热片和导流槽,所述的外壁既能起到散热效果又能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避免较长的散热片由于外力的影响导致变形,所述散热片包括长散热片、Y型散热片和短散热片,所述导流槽包括主导流槽和副导流槽,所述两个所述长散热片分布在基座中间,所述短散热片和Y型散热片设置在基座的两端,所述主导流槽设置在基座的中间,将分布在基座上的散热片分为两组,所述副导流槽设置在散热片之间。所述的主导流槽不仅作为物理分隔线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空气流通量,将两侧的散热片的热量通过该主导流槽快速大量的带走,降低了温度。
本发明的原理是:增加空气流通率和与空气接触面积,使流动空气将热量带走,降低发热量。
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所述的短散热片位于Y型散热片两侧,高度低于Y型散热片的高度一半,这样的设置既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又扩大了空气流通通道,同时又不互相影响散热效果,使得散热效果最大化。
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所述的两组散热片排列位置相同,所述的每组散热片组成一个散热矩阵。
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片和基座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耐高温效果更好,不易变形腐蚀,更加坚固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没有活动部件,散热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2本发明采用了Y型散热片,Y型散热片上端分叉,下端合一,利用同等位置实际增大了接触面积和空气流通量,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其设置在本结构的任意位置,以达到最大散热效果。
3所述的长散热片为本结构主要散热片,分布在基座的中间,起到主要散热效果,可较快速得将热量传递出去。
4所述的副导流槽作为主导流槽的辅助散热通道,起到了将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热量传递出去以及传递给主导流槽的作用,也为快速降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的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大功率LED散热结构,包括基座7、设置在基座7上的最外侧的外壁1、设置在基座7上的散热片和导流槽。所述的基座7和散热片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耐高温效果更好,不易变形腐蚀,更加坚固耐用。所述的外壁1既能起到散热效果又能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避免较长的散热片由于外力的影响导致变形。
所述散热片包括长散热片2、Y型散热片3和短散热片4,所述导流槽包括主导流槽5和副导流槽6。
所述的长散热片2分布在基座7中间,为本发明的主要散热片,起到主要散热效果,可较快速得将热量传递出去。所述短散热片4和Y型散热片3设置在基座7的两端,所述的短散热片4位于Y型散热片3两侧,高度低于Y型散热片3的高度一半。所述的Y型散热片3上端分叉,下端合一,利用同等位置实际增大了接触面积和空气流通量,增强了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3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