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4879.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牛再山;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0 | 分类号: | F25D23/00;F25D11/00;F25D1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239001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制冷 设备 风道 密封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风冷冰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其可以自动化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但风冷冰箱是利用风机促进风道内气体流动时通过蒸发器来达到制冷降温效果的,风道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差,单一的采用上下配合式密封,由于发泡变形、零部件尺寸误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风道密封不严,造成露冷、结冰等现象,从而影响间室温度及制冷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冷冰箱由于风道密封不严,造成露冷、结冰等现象,从而影响间室温度及制冷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包括:
冷藏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插合连接有进风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在与进风风道组件连接一端内侧设置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及进风风道组件贴合设置有一密封圈。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呈回字型,其在冷藏风道组件及进风风道组件插合时、受力变形成L型圈体。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受力变形成L型圈体时、纵向部分为密封部,一侧与密封台阶贴合,另一侧与进风风道组件贴合;
横向部分为稳定连接部,一侧与冷藏风道组件端面相贴合,另一侧与进风风道组件相贴合。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包括:
进风风道本体,其在与冷藏风道组件插合一端形成有,用于插入冷藏风道组件内的插合部;
所述插合部向外侧延伸设置有一、用于顶持稳定连接部于冷藏风道组件端面的顶持部。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台阶环绕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端口处,密封台阶呈L型。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冷藏风道组件包括:
冷藏风道本体,以及封盖于所述冷藏风道本体一侧,与冷藏风道本体合围形成冷藏风道的风门盖。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进风风道组件倾斜插入于冷藏风道组件。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冷藏风道本体及风门盖与进风风道本体连接一端的端面、皆向下方倾斜,且冷藏风道本体与风门盖二者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进风风道本体靠近于冷藏风道本体一端端面,与冷藏风道本体端面相平行。
一种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实现的密封方法,其中,所述安装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将密封圈粘接于冷藏风道组件靠近于进风风道组件一端的端面上;
将进风风道组件插入于冷藏风道组件,密封圈受力变形并贴合于密封台阶及进风风道组件,完成冷藏风道组件及进风风道组件的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由于采用了冷藏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插合连接有进风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在与进风风道组件连接一端内侧设置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及进风风道组件贴合设置有一密封圈。使得风冷冰箱的冷藏风道及进风风道通过插入连接的方式,直接由进风风道送风至冷藏风道较深处,并通过设置密封台阶及密封圈,减小二者之间的缝隙,并且使本就缩小的缝隙受到与进风风道组件及密封台阶二者同时贴合的密封圈密封,提高了进风风道与冷藏风道之间的密封严密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冷冰箱由于风道密封不严,造成露冷、结冰等现象,从而影响间室温度及制冷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进风风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应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密封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4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