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兔视神经的分离方法及制备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5394.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江万祥;陈玥;蒲琦;石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格林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D1/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杜朗宇 |
地址: | 62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神经 损伤模型 钳夹 制备 种兔 化学药剂 临床技术 伤口感染 手术创伤 灼烧 麻醉 损伤 | ||
本发明涉及临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兔视神经的分离的方法及基于该方法制备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的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且手术创伤小、伤口感染几率小、手术时间与麻醉时间短、一致性较高,损伤程度较为一致,可以为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兔视神经定量撞击损伤模型、兔视神经化学药剂灼烧损伤模型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兔视神经的分离的方法及基于该方法制备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观察间接视神经损伤病理过程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救治,当下大量采用兔视神经损伤模型进行。但是现有的兔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有以下问题:
1.手术创伤大:现有技术大多采用上眼睑或下眼睑开口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需要缝合,伤口愈合时间长,术后护理程序繁琐;
2.伤口感染几率大:上下眼睑开口方式伤口长度在2-3CM。损伤的肌肉,筋膜组织较多,破坏的毛细血管较多难免造成少量出血,不利于伤口愈合,存在一定感染几率。术后大部分动物伴随炎症;
3.手术时间长:现有技术操作流程从消毒,开口,分离,夹持,缝合到消炎处理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每只动物大约需要10-15分钟;
4.麻醉时间长:由于动物手术时间原因麻醉时间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所以一般传统方法较多采用注射神经抑制类麻药或气体维持麻醉,前者对动物损伤较大,后者需要使用气体麻醉机,调试及安装,使用较为不便且更加延长造模时间,增加能源消耗;
5.现有技术模型一致性差,损伤程度不一:传统方法由于分离组织较多,肌肉,筋膜受损较重。分离肌肉,筋膜操作本身损伤亦可导致眼球,视神经轻微损伤,如有出血,淤血压迫等情况出现视神经损伤程度不能保持一致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兔视神经的分离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手术创伤及伤口感染几率,同时缩短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兔视神经的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压兔眼角颧骨窝处使眼球轻微突出暴露眼球直肌;
②在眼球上缘外直肌与上直肌之间的穹窿处牵拉筋膜开口;
③开口后游离部分外直肌向球后钝性分离筋膜,分离后可见涡静脉;
④以涡静脉为中心垂直向下继续分离见视神经;
⑤分离眼底视神经周围筋膜。
进一步,所述的兔子选用新西兰兔。
进一步,所述步骤①中使用手指按压。
作为优选,采用大拇指按压。
进一步,所述步骤②采用横向开口的方法进行开口。
进一步,所述步骤②采用眼科剪进行。
作为优选,采用小号眼科剪。
进一步,经过上述兔视神经的分离方法处理后的兔子可做为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兔视神经定量撞击损伤模型、兔视神经化学药剂灼烧损伤模型等多种模型的基础。
基于上述兔视神经分离的方法制备兔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的方法为将所述步骤⑤修改为分离眼底视神经周围筋膜,在距离眼底约2-3mm处使用弯头持针钳横断夹持。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分离兔视神经时,具有以下优点:
1.手术创伤小:本方法无需在眼睑开口,没有皮肤,皮下,分支,毛细血管损伤仅损伤少量结膜。术后无需缝合,伤口愈合时间只需1天,术后护理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格林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格林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核病样本取样的器械
- 下一篇:一种医用支撑气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