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5522.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剑敏;易龙强;周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盈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J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射频 通信 编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待编码信号;步骤S20、根据预设的信号编码规则,确定待编码信号的编码信号中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和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步骤S30、按照所确定的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和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控制MCU输出编码信号。本发明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仅需产品内置MCU即可完成对无线射频信号的编码,省略一块编码芯片,从而降低了智能无线传感设备的设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和智能家居等。在智能家居应用中,旨在建立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以实现全面安全防护、便利通信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
目前,在普通家用或商用无线传感器应用中,通常是使用无线射频技术,由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不受外物遮挡,凡在系统覆盖范围内,不论任何方位或角度,都可以接收到准确可靠的信号,因此,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及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此外,信号根据使用地区的不同,由315MHZ或433MHZ无线频率传输,穿墙越壁,不受任何外物遮挡。系统在开放环境中,覆盖范围可达100米。无线射频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分产品无需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家庭环境的门禁、人体感应及温湿度等无线传感数据的传输。
然而,目前在智能家居等无线射频传感应用中,通常都需要采用一个MCU加上专门的射频编码芯片才能实现对无线射频信号的编码,来实现正常的无线通信和智能应用。但是,现有的该无线射频信号的编码方式,存在成本高的缺陷,无形之中增加了智能无线传感设备(如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旨在降低智能无线传感设备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所述无线射频通信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待编码信号;
步骤S20、根据预设的信号编码规则,确定待编码信号的编码信号中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和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
步骤S30、按照所确定的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和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控制MCU输出编码信号。
优选地,若当前待编码信号为“1”时,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开启高电平计数器,且高电平计数器置入所确定的“1”对应的编码信号中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同时控制MCU连续输出高电平,且高电平计数器减1;
步骤S32、当所述高电平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开启低电平计数器,且低电平计数器置入所确定的“1”对应的编码信号中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同时控制MCU连续输出低电平,且低电平计数器减1,直至所述低电平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
优选地,若当前待编码信号为“0”时,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3、开启高电平计数器,且高电平计数器置入所确定的“0”对应的编码信号中高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同时控制MCU连续输出高电平,且高电平计数器减1;
步骤S34、当所述高电平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开启低电平计数器,且低电平计数器置入所确定的“0”对应的编码信号中低电平的连续时钟周期数,同时控制MCU连续输出低电平,且低电平计数器减1,直至所述低电平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
优选地,所述步骤S32及所述步骤S34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盈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盈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