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支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6169.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区初斌;黄伟;王家奇;郭正光;林铨振;袁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F2/8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支架 血管 解剖形状 血管壁 制造 血管迁移 血管缺陷 医学图像 动脉瘤 孔隙度 粘附性 最小化 侧支 变形 开口 狭窄 配置 伤害 治疗 | ||
1.一种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患者的靶血管的解剖形状;
S2、基于所述解剖形状和所述靶血管的血管缺陷治疗设计自适应支架;
S3、根据所述设计制造所述自适应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基于所述解剖形状设计所述自适应支架的长度;
S22、基于所述解剖形状和所述靶血管的血管缺陷治疗设计所述自适应支架的结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基于所述设计形成在其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特性的编织结构;
S32、基于所述解剖形状制作芯模;
S33、将所述编织结构固定到所述芯模上并进行热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包括:采用编织机从单线制造所述编织结构,所述编织结构在其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径,孔隙度和径向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包括一组旋转板、安装到所述旋转板上的数个缠线管,以及以恒定的速度向上移动的芯轴,相邻旋转板在相反方向旋转,通过定义所述相邻旋转板的转速和所述芯轴的上升速度之比定义所述编织结构的编织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包括金属线或者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单线,所述金属线包括超弹镍钛合金线、不锈钢线或钴合金线,所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包括聚(L-乳酸)、聚乙交酯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包括: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基于所述解剖形状制作芯模,所述芯模的曲率、孔径、倒角、锥度和外倾结构与靶血管的解剖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3包括:
S331、将所述编织结构套设在所述芯模上;
S332、拉伸编织结构直至它们紧密贴合在所述芯模的表面;
S333、采用固定器固定所述编织结构进而在所述芯模上固定所述编织结构;
S334、将所述芯模和所述编织结构进行热处理;
S335、移除所述芯模和所述固定器以获得所述自适应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自适应支架的方法获得的自适应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近端部分、远端部分、主体部分以及治疗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具有高径向强度,所述主体部分具有高孔隙度,所述治疗部分包括放置在动脉瘤开口附近的低孔隙度部分和/或放置在血管侧支附近的高孔隙度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未经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1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嘴唇外翻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生儿脐膨出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