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6686.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0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党永富;曹育博;苏航;杨曼利;吉庆勋;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永富 |
主分类号: | A01N61/00 | 分类号: | A01N61/00;A01N37/46;A01P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地址: | 46661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种 副作用 助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及其应用,属于农用药剂技术领域。该助剂由质量比为0.1~10:0.1~2的γ‑聚谷氨酸和木醋组成,水溶性和渗透性良好,药效稳定,安全无毒害,可配合种衣剂浸种或拌种,能在保持种衣剂原有防虫、抗病活性的基础上提高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提高苗期水稻的光合作用以及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使种子得到高效利用,并达到保苗护苗的效果。该助剂可单独作为营养添加剂使用,具有活化土壤微生物、促生增产等作用。助剂中γ‑聚谷氨酸可在植物根部形成分子网络,蓄积土壤中的水分,同时分子网络上携带的负电荷能吸附K+、NH4+、Ca2+、Mg2+等离子,并将其持续供给植物体吸收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同时还涉及该助剂的应用,属于农用药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公告显示,全国稻谷种植面积约为3千万公顷,年产量2.08亿吨,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水稻生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影响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水稻种衣剂能够提高种子质量,综合防治病虫害、鼠害及缺素症等,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态条件各异,地区间病虫害差别较大,这决定了我国对水稻种衣剂的研制应集中在药肥复合剂型上。复合型水稻种衣剂最大的特点是对不同地区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除适应多种作物的生态环境外,还能够防治多种病虫害,这对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复合型水稻种衣剂具有杀虫、杀菌、避驱等作用,可以使种子免受土壤不良环境和致病菌的影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但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众多,加之种衣剂自身含有农药、杀菌剂等组分,这些物质会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水稻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并且,复合型水稻种衣剂的组分较为复杂,研制与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使用不当易发生药害。有时为降低生产成本盲目减少有效成分,结果是造成功效的显著降低。而目前市售的农药型种衣剂多含有福美双、克百威等剧毒成分,这些有毒种衣剂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且危害人畜健康。
公布号CN10523066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作物用功能性助剂,由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三十烷醇、聚天冬氨酸)、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茶皂素)、水溶性有机质(如黄腐酸盐、腐殖酸盐)和保水剂(如γ-聚谷氨酸、聚阴离子纤维素)组。该助剂可配合种衣剂使用,在保持种衣剂原功效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包衣种子露地直播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改善种子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但是该功能性助剂仅适用于棉花和花生,且配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的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作物种衣剂副作用防控助剂,由质量比为0.1~10:0.1~2的γ-聚谷氨酸和木醋组成。
优选的,γ-聚谷氨酸与木醋的质量比为0.5:0.25~1。
助剂中各组分功效简述如下:
γ-聚谷氨酸(γ-PGA):是自然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细胞外阴离子型对聚氨基酸。其分子链上具有大量的活性较高的游离侧链羧基,可在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形成氢键。γ-PGA的多阴离子特性及结构使其具有超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供植物吸收。同时γ-PGA能够快速分解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在植物根部形成高浓度的盐分环境,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及植株的生长。另外γ-PGA还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防治土壤板结,固化重金属等作用,且γ-PGA的使用无毒、无害、无残留,符合绿色农业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永富,未经党永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6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