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4066.7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栅极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在衬底上形成了栅氧化层、在栅氧化层上形成了多晶硅层的晶圆;
对所述多晶硅层进行蚀刻,形成多晶硅栅极;完成多晶硅栅极蚀刻后的晶圆在多晶硅蚀刻区域的衬底表面形成有多晶硅残留;
在所述晶圆表面形成覆盖所述衬底和多晶硅栅极的保护层;
蚀刻所述保护层,将所述多晶硅栅极上方以及所述衬底表面的保护层去除,所述多晶硅栅极侧面余留的保护层形成侧墙;
对所述晶圆进行湿氧氧化,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氧化层,将所述多晶硅残留氧化成为硅氧化物,所述湿氧氧化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的氧化层作为后续LDD注入工艺中的前薄氧;
所述在所述晶圆表面形成覆盖所述衬底和多晶硅栅极的保护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多晶硅蚀刻区域的衬底表面已形成的氧化层进行去除,并验证去除氧化层是否达到去除目标,若未达到去除目标则再次去除直至达到去除目标的步骤;所述对多晶硅蚀刻区域的衬底表面已形成的氧化层进行去除的步骤是将与所述多晶硅栅极下方的栅氧化层连成一体的氧化层进行去除,使得所述多晶硅蚀刻区域的衬底表面不再存在与所述多晶硅栅极下方的栅氧化层连成一体的氧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将所述多晶硅栅极和栅氧化层的侧面覆盖,以在所述对晶圆进行湿氧氧化的步骤中对栅氧化层形成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为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侧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闪存的制造工艺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晶圆进行湿氧氧化,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氧化层的步骤,是氧化80埃~120埃厚度的氧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晶圆进行湿氧氧化,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氧化层的步骤,氧化温度为700摄氏度~800摄氏度,氧化时间为25分钟~3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40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