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材料及包含其的磁性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4237.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斌;唐敏注;柯文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1/24 | 分类号: | H01F1/24;H01F27/2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秦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材料 包含 磁性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磁性材料,包括:核心主体,其包含99wt%以上的Fe,以核心主体的总重量为基准;合金层,位于核心主体的表面,包括FeM合金,其中M为Cr、Si、Al、Ti、Zr、或前述的组合;以及混合层,位于合金层的表面,包括M及M的氧化物。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包括上述磁性材料与金属的烧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磁性材料及包含其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对于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化的需求,电感器也走向微型化,而其所需频率和耐电流也随之增加。为了因应这样的需求,目前已有文献利用金属取代常用的金属氧化物(如铁氧化物)做为电感器的磁性材料,以增加导磁率、饱和磁化量、及耐电流等特性。
目前用来作为磁性材料的金属大部分为合金,其磁特性较纯金属材料差(如饱和磁化量(emu/g):FeSi=205、NiFeMo=80~160纯Fe=217)。然而应用在积层式电感器时,磁性材料需与银共烧且不能与银形成电通路,但纯金属容易因高温共烧制程而部份氧化,使其磁特性下降,且会与银形成电通路而失去电感器特性。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具有更高性能的磁性材料,其可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绕线式电感器,也适用于共烧型的积层式电感器或其他类型的磁性元件中。
发明内容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材料,包括:核心主体,其包含99wt%以上的Fe,以核心主体的总重量为基准;合金层,位于核心主体的表面,包括FeM合金,其中M为Cr、Si、Al、Ti、Zr、或前述的组合;以及混合层,位于合金层的表面,包括M及M的氧化物。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材料,包括:核心主体,其包含99wt%以上的Fe,以核心主体的总重量为基准;第一钝化层,位于核心主体的表面,包括FeM合金的氧化物,其中M为Cr、Si、Al、Ti、Zr、或前述的组合;以及第二钝化层,位于第一钝化层的表面,包括M氧化物。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包括前述的磁性材料与金属的烧结物。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磁性材料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磁性材料的剖面示意图。
图3A~图3C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制造磁性材料的中间制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些比较例及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些比较例及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
图6A为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本发明一实施例磁性材料的剖面图。
图6B为图6A中方框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图7A为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磁性材料的剖面图。
图7B为图7A中方框所示区域的放大图及成分分析(EDS-Line Scan)结果。
图8A为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比较例3磁性元件的剖面图。
图8B为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本发明一实施例磁性元件的剖面图。
图8C为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磁性元件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2、3、4~磁性粒子;
10、20、30、40~核心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4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