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4310.X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镇;郝伟;康慧琴;马翊翔;贾咸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88/10;H01Q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71007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位角 目标区域 天线调整 基站 工作模型 天线 方法和设备 方向确定 输出天线 下倾角 正整数 子区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和设备,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天线调整方式,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所指示的目标区域;确定第一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方位角为第一基站的天线相对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和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道路方向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输出天线调整方案;其中,所述天线调整方案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调整所述天线的下倾角,及,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子区域调整所述第一方位角;其中,以所述目标区域的中心为中心划分了N个子区域;N为大于1的正整数。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我国某些地区,例如平原农村地区和偏远丘陵山区,由于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房屋间距较远且分布较广、较稀疏,房屋楼层较低,无室分设备等原因,所以通信网络信号不佳。当这样的地区出现通信网络问题时,技术人员必须前往该地区进行实地检测,进而才能制定对于基站天线的调整方案,调整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设置方法及设备,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天线调整方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设置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标识所指示的目标区域;
确定第一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方位角为第一基站的天线相对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和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道路方向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其中,所述道路方向为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和所述目标区域内的道路方向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包括:根据所述道路方向、所述第一方位角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为所述目标区域的道路方向、所述第一基站的天线相对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方位角以及工作模型的对应关系;
输出天线调整方案;其中,所述天线调整方案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调整所述天线的下倾角,及,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子区域调整所述第一方位角;其中,以所述目标区域的中心为中心划分了N个子区域;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方位角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位置的海拔与所述目标区域所在的位置的海拔的差值;
确定第一方位角,包括:
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方位角。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方位角之前,还包括:
若在以所述目标区域的中心为圆心,第一预设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存在至少两个基站,则分别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中与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最短的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调整所述天线的下倾角,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工作模型,以及所述第一基站的高度、所述第一基站的网络类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种因素调整所述天线的下倾角。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子区域调整所述第一方位角,包括:
将所述第一方位角调整为第二方位角;其中,若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区域为第一象限包括的区域或第二象限包括的区域,则所述第二方位角的取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若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区域为第三象限包括的区域,则所述第二方位角的取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若所述第一方位角所在的区域为第四象限包括的区域,则所述第二方位角的取值位于第四取值范围内;其中,以所述目标区域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划分了所述第一象限、所述第二象限、所述第三象限、及所述第四象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4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终端的联网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