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5489.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3/0484;G06F3/0486;G06F3/0481;H04N13/398 |
代理公司: | 44372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广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显示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立体内容的显示界面上提供视效调整浮标,所述视效调整浮标以半隐藏状态呈现在所述显示界面上;检测用户对所述半隐藏状态下的视效调整浮标的激活操作;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激活操作后,检测用户的视效调整操作;根据检测到的视效调整操作,对所述立体内容的视效参数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视效参数对立体内容进行立体显示,从而实现对所述立体内容的视觉立体效果的调整。通过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用户仅需在立体内容的显示界面上输入简单的手势操作,即可对立体内容的视觉立体效果进行实时、快速的动态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实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常规的平面显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希望能够在显示器中观看到显示画面的立体空间信息。由此,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当今显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立体显示技术中,立体显示效果的好坏,或者说,用户观看立体视频、立体图片、立体游戏等立体内容时的观看体验是否良好,除了与立体显示设备、器件、方案的优劣有关外,还与立体内容有关。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立体显示设备对所显示的立体内容都有自己特定的容忍能力,当超出该容忍能力时,需要对立体内容进行调整。为此,在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时代,nvdia公司的3d vision方案提供了调节立体景深的快捷键,用户可以在玩立体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实时调节游戏画面的景深效果;DDD公司的tridef方案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在游戏掌机时代,任天堂的3DS掌机直接提供一个硬件按钮,可以让用户在体验立体游戏时调整景深效果以及实现2D/3D的切换。
如今,人们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应用程序的应用场景也逐渐迁移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此时,用户对立体显示的观看需求同样强烈。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机交互方式由PC时代的鼠标键盘、掌机时代的实体按键逐渐转化为触屏操作,传统的对立体内容的显示调整方式已不再适用于移动终端。目前,移动终端中的立体显示解决方案为:提供固定的立体视效配置参数,从而对立体游戏提供一组默认并且固定的立体显示效果。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立体显示方案中,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立体内容的视觉效果进行调整,当立体内容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时,容易导致用户体验差别大,或者跨平台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移动终端上对立体内容进行调整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立体内容的显示界面上提供视效调整浮标,所述视效调整浮标以半隐藏状态呈现在所述显示界面上;
检测用户对所述半隐藏状态下的视效调整浮标的激活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的激活操作后,检测用户的视效调整操作;
根据检测到的视效调整操作,对所述立体内容的视效参数进行调整;
按照调整后的视效参数对立体内容进行立体显示,从而实现对所述立体内容的视觉立体效果的调整。
可选地,
所述视效调整操作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滑动操作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滑动操作;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视效调整操作,对所述立体内容的视效参数进行调整,包括:
当检测到的视效调整操作为第一滑动操作时,减小所述立体内容的视效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5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