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5820.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雄;周少奇;刘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08 | 分类号: | B01F7/08;C02F1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何淑珍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浆 处理 药剂 添加 管道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泥浆处理、污水沉淀处理工程和多种液态混合絮凝搅拌等领域中,混合器是必备的工业设备。絮凝是指悬浮于水中的细颗粒泥沙因分子力作用凝聚成絮团状集合体的现象。例如在絮凝处理工艺中,在添加絮凝剂之后,需要对液态进行搅拌混合,以使絮凝剂充分作用。此外,在双液注浆时,也需要采用混合器使两种浆液充分混合。
如今比较常见的是静态混合器,它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的高效混合设备,其基本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混合单元体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不同流体之间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就是让流体在管线中流动冲击各种类型板元件,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层流时是“分割-位置移动-重新汇合”,湍流时,流体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还会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混合形成所需要的乳状液。称之为“静态”混合器,是指管道内没有运动部件,只有静止元件。
但对于管段较短的输送管,反应时间较短,絮凝搅拌强度需要增加才能达到混合效果,动态混合器刚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空间受限制的设备得以满足搅拌混合要求,减少混合时间,使絮凝反应充分。然而现有的管道混合反应器多为静态,在管段长度受限制的场合中,静态混合器不能充分使用管段的有效长度,无法使混合充分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包括电机、主轴、混合管和安装架;
所述混合管和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主轴贯穿设置于混合管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主轴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旋状叶片,所述螺旋状叶片的表面为弯曲面;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分别垂直于所述混合管设置。
更优的,所述螺旋状叶片采用不锈钢材料,采用不锈钢削制打磨而成,强度高,在搅拌泥浆时不会因泥浆中混有坚硬的砂石等撞击造成损坏。
更优的,所述主轴的材料采用不锈钢,所述主轴与所述螺旋状叶片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焊接连接,稳定性好。
更优的,所述混合管的内径为130-180mm,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的内径均为90-120mm,所述混合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的壁厚均为3-6mm,所述主轴的直径为30-45mm。
更优的,所述混合管的两端还设有法兰,所述法兰用于固定所述主轴。
更优的,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主轴连接。
更优的,所述电机为旋转电机,既可顺时针旋转,又可逆时针旋转,相互配合,混合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结构设计巧妙,在前述限定的结构和尺寸关系的协同作用情况下,采用旋转电机提供动力,增大混合程度,在混合管内设置螺旋状叶片,使混合器内絮凝剂能持续均匀与污泥颗粒接触,有效的增加了絮凝剂颗粒对胶体颗粒的架桥和吸附作用,使混合及絮凝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螺旋状叶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螺旋状叶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泥浆处理药剂添加管道混合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1、主轴2、混合管3和安装架4;
混合管3和所述电机1设于所述安装架4上,主轴2贯穿设置于混合管3内,混合管3的两端还设有法兰,法兰用于固定主轴2;电机1通过联轴器与主轴2连接,电机1为旋转电机,电机1驱动主轴2转动;
主轴2上设有一体成型的螺旋状叶片21,如图2和图3所示,螺旋状叶片21的表面为弯曲面;主轴2的材料为不锈钢,螺旋状叶片21为不锈钢材料,主轴1与叶片21连接方式为焊接,主轴2的直径为30-45mm;
混合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管31和出料管32,且进料管31和出料管32分别垂直于混合管3设置;混合管3的内径为130-180mm,进料管31和出料管32的内径均为90-120mm,混合管3、进料管31和出料管32的壁厚均为3-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佛山市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5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旋转排料门的卧式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高速增强保持力的类ZIF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