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虫融合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7539.9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文;王东芳;沈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07K19/00;C12N15/82;A01H5/00;A01H6/46;C12N1/21;C07K16/40;C07K16/12;C12R1/1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2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基因 编码 蛋白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抗虫融合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从5’-3’依次由编码几丁质结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Vip3毒素的核苷酸序列连接组成;且上述2个核苷酸序列位于同一个开放阅读框内;所述几丁质结合蛋白为Tma12,所述Vip3毒素为Vip3A、Vip3B、Vip3C、Vip3D或Vip3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虫融合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Vip3毒素为Vip3A或Vip3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虫融合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虫融合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抗虫融合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NO:2或SEQ ID NO:4所示。
6.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制备转基因抗虫作物、转基因杀虫微生物或抗体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抗虫作物是由融合蛋白联合BT晶体毒素转化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75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互联动的吸片机构与推片机构
- 下一篇:极群交替压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