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卸粮粮仓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8983.2 | 申请日: | 2016-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永英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A01F25/20;A01F2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粮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仓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卸粮粮仓。
背景技术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有了粮食国家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工业、国防、服务业、科学文化事业等。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和民生问题,也是发展和安全问题。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绿色储藏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的粮食储藏理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粮食储藏技术正在由传统储粮技术向绿色储粮技术发展,由粗放型仓储管理向精细化仓储管理发展。
目前传统的粮仓,大多采用单体设计,只能同时储放一种粮食,功能单一。也有部分粮仓采用双体设计,但是却采用两套单独的卸粮装置各自卸粮,导致占地较大,成本较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电动卸粮粮仓。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卸粮粮仓,包括双体仓库和设置在双体仓库下方的卸粮装置;双体仓库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仓库和第二仓库;其特征在于:第一仓库的底部呈锥状,其底部中心处具有第一出料口;第二仓库的底部也呈锥状,其底部中心处具有第二出料口;双体仓库的下部设有四根撑柱,双体仓库通过该四根撑柱站立在地面上;卸粮装置包括内设第一卸粮通道和第二卸粮通道的箱体、用于卸载第一仓库储粮的第一绞龙、用于卸载第二仓库储粮的第二绞龙以及用于带动第一绞龙和第二绞龙转动的驱动装置;箱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进粮口和第二进粮口,箱体的底端设有第一出粮口和第二出粮口;第一进粮口作为第一卸粮通道的进口,第一出粮口作为第一卸粮通道的出口;第二进粮口作为第二卸粮通道的进口,第二出粮口作为第二卸粮通道的出口;第一绞龙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绞龙包括第二从动齿轮;驱动装置包括设有驱动轮的驱动电机和联动切换装置;联动切换装置包括架体、传动轮组、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的导向板和联动齿轮组件;传动轮组包括传动轴以及固定设置在传动轴上的传动皮带轮和传动齿轮;导向板上设有导向孔;联动齿轮组件包括联动齿轮和用于限位联动齿轮沿导向孔往复滑动的导向件;导向件位于导向孔中,当导向件滑动至导向孔的一端时,传动齿轮通过联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当导向件滑动至导向孔的另一端时,传动齿轮通过联动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技术效果:(1)本发明结构较为紧凑简化,结构较为合理,两个绞龙仅用同一驱动电机驱动,和传统产品相比,节省了一台驱动电机,不仅成本较低,也缩减了整体占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尤其是满足载具安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粮仓中卸粮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卸粮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卸粮装置的一种爆炸图;
图5是图2所示卸粮装置中联动切换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联动切换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联动切换装置中联动齿轮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联动齿轮组件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联动齿轮组件的一种侧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联动齿轮组件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粮仓中信息采集仪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的一种俯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的一种爆炸图;
图15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进一步分解的一种爆炸图;
图16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的一种剖视图;
图17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中筒壳的一种剖视图;
图18是图12所示信息采集仪中行进滚管的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10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双体电动卸粮粮仓,见图1至图10所示,包括双体仓库1和设置在双体仓库下方的卸粮装置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永英,未经卢永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8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