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管数控数模到CAD数模转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70083.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殷磊;张晶晶;孔宪光;常建涛;马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田文英;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数模 控制点 数模转换 加工 数控 计算机辅助设计 矩阵 控制点坐标 数控弯管机 坐标值转换 变换矩阵 逆向建模 数控弯管 应用场景 转换 加载 可用 首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管数控数模到CAD数模转换的方法,其实现步骤为:(1)获取弯管的加工坐标值;(2)获得1×4矩阵;(3)获得首尾点转换后的空间坐标值;(4)计算弯管控制点的坐标值;(5)建立弯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本发明转换的方法首先是根据数控弯管机获取弯管的加工坐标值,然后再根据弯管的加工变换矩阵将弯管的加工坐标值转换为弯管的控制点坐标值,利用控制点坐标可在CAD平台建立CAD模型,解决了数控弯管模型无法被正确加载到CAD平台的问题,提高弯管设计数模的精度,可用于弯管实体逆向建模的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般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弯管数控数模到CAD数模转换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弯管实体逆向建模的应用场景,具体地说是通过坐标转换的手段,使弯管的数控数模准确的转换为CAD软件可接受的设计数模。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飞机总装与维修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设计缺陷、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累积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对导管安装接口、环境等的模拟不够真实完整,往往造成导管装配干涉甚至不能安装的情况,这就需要采用数控弯管机现场对导管反复进行再加工与试装配,直至导管能够正确完成装配。由于数控弯管机基于矢量弯管原理,采用的是YBC加工坐标系,即沿Y轴的送管DBB,绕B轴的转管POB,绕C轴的弯管DOB;而CAD设计平台采用的是笛卡尔坐标系oxyz,即数控弯管数模与CAD数模在数据格式上不能匹配,数控弯管模型无法被正确加载到CAD平台,造成无法固化弯管现场再加工结果、无法指导弯管改型设计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将弯管数控数模转化为CAD软件可以接受的设计数模成为本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在其申请的专利“一种复杂端面圆管的逆向建模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605334.3,公开号:CN102054101A)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拟合点的逆向弯管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硫酸纸上手工描绘出弯管轮廓,用扫描仪对手工描绘在硫酸纸上的图形进行扫描,再将扫描得到的图像文件导入到CAD软件,并将其用样条拟合的功能进行拟合,最后把得到的拟合点拷贝进零件设计草图内,对零件设计草图内的拟合点进行编辑处理,进一步生成弯管的立体图,从而得到弯管完整的三维模型。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中扫描仪扫描手工描绘在硫酸纸上图形的精度等于或高于0.1mm/100mm时,描绘在硫酸纸上的弯管轮廓精度不高,不利于固化设计结果,此处理过程人为误差较大,操作繁琐。
段春辉、丁国富、张吉辉、高照学在其发表的论文“管道弯制CAD/CA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5):204-206)中提出了一种由弯管设计数模到弯管数控数模的转换方法。该方法将弯管中的直线段用矢量表示,并用相邻管形坐标点连线的距离和方向表示了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首先依次以前一个矢量为基准,分别计算出下一个矢量相对于前一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再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的知识得到其转换后的YBC坐标。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该方法只考虑到当管道的设计图纸中只给出管形的XYZ坐标值时,用数控代码驱动机床进行YBC运动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到在弯管装配维修后,弯管实体逆向建模和CAD软件不接受YBC格式数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弯管数控数模到CAD数模转换的方法,在弯管实体逆向建模过程中,使弯管CAD数模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本发明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获取弯管的加工坐标值:
将弯管实体输入到数控弯管机,得到弯管在加工坐标系YBC中的加工坐标值;
(2)获得1×4矩阵:
(2a)按照下式,在笛卡尔坐标系oxyz中,设置由弯管中每一个直线段首点初始坐标值组成的1×4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0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