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雾天图像的PM2.5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70437.2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9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康宇;赵振怡;李泽瑞;曹洋;朱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天 图像 透射率 卷积神经网络 散射模型 散射系数 深度信息 数据挖掘 算法确定 网络估计 直接相关 多尺度 再利用 场景 图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雾天图像的PM2.5估计方法,根据已有的雾天图像大气散射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其中的透射率提取出来;利用多尺度深度网络估计图像深度;利用以上的透射率与深度信息,求得与PM2.5及空气质量直接相关的大气散射系数β;最后再利用数据挖掘的相关算法确定β与PM2.5的关系。通过以上步骤,实现了通过单一的雾天图片对其场景的PM2.5的估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雾天图像的PM2.5估计方法,属于空气质量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PM2.5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布的全球污染地图,高达92%的全球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区,而中国仅有青藏高原空气质量达标。同时,PM2.5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大于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会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阻挡在身体之外,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我国目前测量PM2.5的方式主要依赖于数量有限的精密设备:即在每个城市设定固定的监测点,在固定的时间段采用物理检测的方法更新PM2.5数据,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仅成本高,实时性较差,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人力。而且由于设备价格昂贵,一个城市只能布设少数的监测点,无法实现城市全区域的PM2.5检测。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成功运用,使得图像对PM2.5污染物的测量得以实现。其中,专利《基于无参考图像清晰度评价的PM2.5浓度检测仪》(申请号:201410200873.7)提出了利用红外相机的检测方法,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多张不同距离的照片,然后利用红外线测量技术以及相对距离分析得到图像深度,最终利用边缘模糊程度来估测PM2.5。该方法涉及红外相机,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的城市PM2.5监测;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PM2.5污染物测量方法》(申请号:201410645121.1)通过对雾天图像的分析获取PM2.5浓度值,其本质是利用一个神经网络直接发掘雾天图像与PM2.5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的可实施性较差,原因如下:首先,一张图片至少有接近万级的像素点,直接将一张图像作为输入,经过卷积神经网络,不仅容易发生维度灾难,其计算量也是无法想象的,在训练网络时对GPU的处理能力要求高,而且训练时间较长;其次,一张图像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寻找一张图像与PM2.5的相关性难度较大,需要设计开发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特征提取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雾天图像的PM2.5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片先进行特征提取,有效地将多余信息去除,并通过算法求取出与PM2.5直接相关的量,更有针对性,有更高的可施行性。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基于雾天图像的PM2.5的估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雾天图像中的透射率提取出来;
步骤二:利用多尺度深度网络估计雾天图像的深度信息;
步骤三:根据现已知的雾天图像大气散射模型,利用步骤一与步骤二中得到的透射率与深度信息,求得与PM2.5及空气质量直接相关的大气散射系数β;最后利用数据挖掘方法确定β与PM2.5之间的关系。
所述步骤一中,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各层结构以及具体操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0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