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右美沙芬在制备防、治眼睑痉挛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71251.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史训龙;黄海;周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85 | 分类号: | A61K31/485;A61P27/02;A61P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睑痉挛 右美沙芬 制备 闭合 疾病药物 治疗 眼睑 医药技术领域 中枢性镇咳药 利血平诱导 促进作用 理论基础 模型小鼠 实验小鼠 治疗试验 新应用 新用途 给药 可用 小鼠 制药 预防 天数 释放 疾病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的制药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疾病药物中的新应用。本发明进行了实验小鼠眼睑痉挛不同时间的保护治疗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右美沙芬对模型小鼠眼睑闭合有显著改善,且给药天数的增加对改善眼睑闭合有促进作用,右美沙芬对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痉挛具有治疗作用。本发明所述右美沙芬具有可促进5‑HT释放,改善和治疗疗眼睑痉挛的理论基础,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眼睑痉挛)疾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的制药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疾病药物中的新应用。
技术背景: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又名右甲吗喃,为吗啡类左吗喃甲基醚的右旋异构体(式1所示),由瑞士罗氏公司开发,常以氢溴酸盐用于药品中,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物之一,研究显示,其镇咳机制与中枢尤其是孤束核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相互作用,促进5-HT的释放有关,长期服用不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安全性较高,且被美国FDA誉为“现代最安全”的中枢镇咳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右美沙芬是取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目前,右美沙芬在我国属于甲类非处方药,是大多数感冒类药品均含有的止咳成分,用药人群从儿童到老人,范围广泛。
眼睑痉挛(BSP)是一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疾病,其特征为过度的不自主闭眼,早期表现为瞬目增多,晚期可出现持续性闭眼甚至功能性失明。临床实践显示,原发性、特发性和自发性眼睑痉挛统称为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B),无明确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口服药物治疗BEB有效的研究证明,目前注射A型肉毒素为主要治疗方法,该法作为治疗BEB的一线方法已经有20多年,药效平均维持时间为3~4个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重复使用,A型肉毒素注射剂量需逐次加大,有些患者还会产生中和抗体,导致治疗抵抗。
研究表明,5-HT可通过与密集分布于面神经核中的5-HT2受体作用,激活面部单核神经元,从而调节自发和反射性的眨眼,显示5-HT能系统功能障碍可能眼睑痉挛的的病理生理有关。右美沙芬虽为5-HT受体激动剂,但迄今未见其具有改善和治疗疗眼睑痉挛作用的相关报道。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的制药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有:
1.孙定人,张石革,梁之江.国家临床新药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45.
2.Kamei J.Role of opioidergic and serotonergic mechanismsin cough andantitussives.Pulm Pharmacol,1996,9:349-356.
3.Kamei J,Hosokawa T,Yanaura S,et al.Involvement of centralserotonergic mechanisms in the cough reflex.JPharmacol,1986,42:531-538.
4.Kamei J,Mori T,Igarashi H,et al.Serotonin release in nucleus of thesolitary tract and its modulation by antitussive drugs.Res Commun Chem PatholPharmacol,1992,76:371-374.
5.张晓芬.右美沙芬的合理使用.中国药业,2006,15: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1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肺癌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第I型甲酰胜肽受体拮抗剂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