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桩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71925.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平;黄旭生;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双平;黄旭生;刘炜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挖孔 软弱土层 流沙层 小导管 注浆 成孔作业 施工 预加固 超前 超前注浆 地质灾害 施工作业 隧道施工 挖孔桩 固壁 护壁 缩孔 塌孔 土体 取材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施工方法,是借鉴隧道施工小导管超前注浆护壁的施工方法。当人工挖孔桩遇到软弱土层或流沙层时,桩成孔作业会出现塌孔、缩孔等现象,影响成孔作业,可采用此方法对挖孔桩四周软弱土层或流沙层进行注浆,使浆液与土体固结成整体,从而起到固壁的作用,保证人工挖孔桩的顺利施工。本发明对于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效果好等诸多优点,且工艺简单,取材容易,适用于人工挖孔桩遇软弱土层或流沙层的地质灾害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施工时桩孔成孔作业的辅助预加固方法,尤其是在具有软弱土层或流沙层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人工挖孔时的辅助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桩基人工挖孔施工过程中,通常每向下开挖一定深度,要在桩孔内壁上浇筑一层混凝土护壁。但是挖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土层或流沙层,会出现塌孔、缩孔等现象,成孔比较困难,无法浇筑护壁,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本方法是借鉴隧道施工小导管超前注浆护壁的施工方法,在桩孔的四周从地面钻孔穿过软弱土层或流沙层,然后从钻孔中下钢花管(钢管的四周钻有一些小孔)对不良土层进行高压注浆,使得桩孔周围的软弱土层或流沙层与浆液固结成一个密实的整体,从而保证桩内挖孔作业安全正常完成。很显然,相比通常的地层加固处理,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能就地取材,功效高,节约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软弱土层或流沙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挖孔辅助预加固施工方法,在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封堵的同时,能提高挖孔施工效率,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人工挖孔桩桩径,沿桩径周边适当距离测定环形钻孔位置;
(2)调整钻机就位,进行钻孔作业;
(3)往所钻孔洞埋设导管;
(4)导管布置完成后往导管内高压注浆;
(5)待浆液与不良土体凝固达到强度,检测注浆结果;
(6)注浆护壁达到要求后,开始通常的人工挖孔桩成孔作业;
(7)人工挖孔桩通常成孔做法,即每向下开挖一定深度(一般不超过1m),绕桩内壁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护壁,如此循环进行,直至成孔完成。
上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1)所述小导管布置间距需经计算确定;
(2)所述小导管长度不够时需采用套接方式接长,小导管的长度以入岩层一定深度为准;
(3)小导管采用钻孔布设,钻孔深度大于导管长度,采用锤击或钻机顶入,插入长度不小于管长的90%;
(4)小导管注浆浆液配合比必须经计算和试验确定;
(5)小导管注浆期间应定期对地下水取样化验检查;
(6)小导管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泄浆孔,导管端部加工成尖头,沿桩孔周边垂直插入。
附图说明
(1)图1是本小导管注浆的施工流程图
(2)图2是含有软弱土层或流沙层的地质结构示意图
(3)图3是沿桩孔周边钻孔示意图一
(4)图4是沿桩孔周边钻孔示意图二
(5)图5是小导管全图
(6)图6是单液注浆机示意图
(7)图7是导管注浆完成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双平;黄旭生;刘炜,未经张双平;黄旭生;刘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1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