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72686.5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伟;蒋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3/007 | 分类号: | D04H3/007;D04H3/11;D01D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聚四氟乙烯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膜层,利用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的聚四氟乙烯膜层上,使聚四氟乙烯膜层开纤,高压微细水流喷射使纤维丝以缠结的形式复合成纤维丝网,反复水刺,使得纤维丝网得以压缩、加固,烘干后形成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刺采用3-5个水刺头,压力为5-50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水刺分裂后的聚四氟乙烯纤维丝的直径为0.003-0.03mm的细长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水刺无纺布中的聚四氟乙烯纤维丝为连续不切断的纤维长丝,所述纤维丝长度不等,所述纤维丝的长度为5-3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根据生产需求,按量准备聚四氟乙烯膜;
(2)、铺叠:将聚四氟乙烯膜按要求堆叠;
(3)、水刺加固:水刺采用3-5个水刺头,压力为5-50Mpa,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步骤(2)堆叠的聚四氟乙烯膜层上,使聚四氟乙烯膜层开纤,高压微细水流喷射使纤维丝相互缠结,并使纤维丝受到压缩,形成纤维丝网层;
(4)、拉伸:水刺50-60分钟后,将压缩后的纤维丝网层进行拉伸处理,拉伸应变为5-50%,拉伸速率为50-5000毫米/分钟的条件下,沿着一个方向拉伸;
(5)、二次水刺加固:水刺采用2-3个水刺头,压力为2-20Mpa,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至纤维丝网层后,受托持网帘的反弹,再次穿插纤维丝网层,纤维丝网层中的纤维丝在不同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使纤维丝网层得到压缩、加固,使得已经压缩的纤维丝网层不再恢复原状,根据生产需求,达到预设的密度为0.2-2.5克/平方厘米,形成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
(6)、烘干:将步骤(5)中二次水刺加固后的水刺无纺布进行烘干处理;
(7)、收卷:将步骤(6)烘干后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收卷打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根据生产需求,按量准备聚四氟乙烯膜;
(2)、铺叠:将聚四氟乙烯膜按要求堆叠;
(3)、水刺加固:水刺采用4个水刺头,压力为30Mpa,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步骤(2)堆叠的聚四氟乙烯膜层上,使聚四氟乙烯膜层开纤,高压微细水流喷射使纤维丝相互缠结,并使纤维丝受到压缩,形成纤维丝网层;
(4)、拉伸:水刺55分钟后,将压缩后的纤维丝网层进行拉伸处理,拉伸应变为35%,拉伸速率为3500毫米/分钟的条件下,沿着一个方向拉伸;
(5)、二次水刺加固:水刺采用2个水刺头,压力为18Mpa,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至纤维丝网层后,受托持网帘的反弹,再次穿插纤维丝网层,纤维丝网层中的纤维丝在不同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使纤维丝网层得到压缩、加固,使得已经压缩的纤维丝网层不再恢复原状,根据生产需求,达到预设的密度为1.5克/平方厘米,形成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
(6)、烘干:将步骤(5)中二次水刺加固后的水刺无纺布进行烘干处理;
(7)、收卷:将步骤(6)烘干后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收卷打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拉伸方式可替换为双向拉伸,将纤维丝网层在拉伸应变为5-50%,拉伸速率为50-5000毫米/分钟的条件下,先沿着一个方向拉伸,然后再沿着另一个方向拉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四氟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丝的纤度范围在0.2-20dtex,强力范围在2.5-6.5cN/dte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26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宝
- 下一篇:一种内置可收纳电源线的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