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0354.0 | 申请日: | 2016-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1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卫山;王巨涛;罗文连;黄佳;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杨水根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是将污染的土壤从原位挖出来,放在一个特定场地或者池子中,通过通风有效刺激土壤内有氧微生物的活动,提供适宜的营养比例和湿度温度环境,进而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而对污染物有一定抗性的微生物,在其生理活动中,可以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吸附,从而使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性降低或使得污染物完全无害。本技术对于特定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相对简单,但是如果要维持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必须要满足其生存的微生态环境,反映到宏观上就是要控制好土壤中氧气、水分、营养的含量以及温度、pH值等条件参数。并且能在试验或者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做到准确有效的对以上条件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控。这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技术配合相应设备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高效去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并可监控和调节修复条件参数、提高异位修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予以实现的:
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风系统、土壤修复池和监测器,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割缝管段、硬聚氯乙烯管段、流量计、阀门、汽水分离罐、浮子开关、水泵、真空泵、尾气吸附装置,所述割缝管段经过流量计、阀门与硬聚氯乙烯管段相连,所述硬聚氯乙烯管段与汽水分离罐相连,所述汽水分离罐内设有浮子开关,汽水分离罐底部通过进水管与水泵相连,所述汽水分离罐顶部通过排气管与真空泵相连,所述真空泵与尾气吸附装置相连;所述通风系统中的割缝管段有若干条,互相平行安装在土壤修复池内,所述土壤修复池的侧壁上设有土壤取样孔,所述土壤修复池内装填有带生物菌种的污染土壤,所述污染土壤中设有固定的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均与土壤修复池外部的监测器相连,所述土壤修复池内底面具有2%~5%的坡度,所述内底面最低处布置有渗滤液收集口,所述渗滤液收集口通过渗滤液收集管与土壤修复池外部的收集井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修复池的顶部铺设有高密度聚乙烯膜。
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结构的通风系统和土壤修复池,并通过土壤取样孔、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对土壤异位修复进行精确的条件监测和控制,能大幅提高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效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并可以合理调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环境条件,适合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工程的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土壤修复池中割缝管段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土壤修复池底部俯视图,其示出了其底部的坡度;
图5为土壤修复池底部剖面图,其示出了土壤修复池底部的坡度、渗滤液收集口及渗滤液收集管。
附图中:1、割缝管段;2、流量计;3、阀门;4、硬聚氯乙烯管段;5、真空泵;6、尾气吸附装置;7、汽水分离罐;8、浮子开关;9、水泵;10、土壤取样孔;11、温度传感器;12、渗滤液收集管;13、渗滤液收集口;14、气体检测仪;15、水分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通风系统、土壤修复池和监测器。
如图1所示,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割缝管段1、硬聚氯乙烯管段4、流量计2、阀门3、汽水分离罐7、浮子开关8、水泵9、真空泵5、尾气吸附装置6。割缝管段1经过流量计2、阀门3与硬聚氯乙烯管段4相连,硬聚氯乙烯管段4与汽水分离罐7相连,所述汽水分离罐7内设有浮子开关8,汽水分离罐7底部通过进水管与水泵9相连,汽水分离罐7顶部通过排气管与真空泵5相连,所述真空泵5与尾气吸附装置6相连。
将挖掘出的土壤进行破碎、拣出大块砖块石子等,并充分混匀。将事先培养好的目标菌种与预处理后的污染土壤填入到土壤修复池中,并且处理污染土壤时使其含水率在20%-30%。如图2、图3所示,在土壤修复池内沿宽度方向平行布置五条割缝管段1根,每条宽度为1.0mm,长度为5m,间距设为12mm。土壤修复池采用砖混结构,在适当位置用钢筋加固。池子呈长方体,长12m,宽8m,高2米。填土深度为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0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钢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垃圾处理设备